如何圈點勾畫?

如何圈點勾畫?

——在默讀中圈點勾畫的有效指導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導讀中明確要求:“本單元繼續學習默讀。在課本上勾畫出關鍵語句,並在你喜歡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註。”第五單元導讀中也明確要求:“本單元繼續學習默讀。邊讀邊思考,勾畫出重要語句或語段。”很多老師注意到了此項要求,也要求學生默讀過程中要圈點勾畫,但具體怎麼圈點勾畫,圈點勾畫什麼內容,要求不清,指導不明,學生要麼無從下筆,要麼隨意圈點勾畫。有些學生圈點勾畫內容過多,反而造成閱讀障礙。

學生圈點勾畫不到位,有些老師認爲是學生閱讀不夠的原因,但葉聖陶先生說:“閱讀程度不夠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個。多讀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怎麼閱讀?本文以《植樹的牧羊人》和《貓》爲例,指導學生在默讀過程中學會圈點勾畫。

《植樹的牧羊人》講述的是一個老人30多年靠他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在高原種樹的故事。文章較長,學生默讀文章時,可以讓學生用“——”畫出“我”與老人三次見面的語句:“那是在1913年,我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在遊人稀少的阿爾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原來是一個牧羊人”這是“我”與牧羊人的第一次見面;“我”與牧羊人的第二次見面語句表達比較含蓄,但指向明確,學生也能夠很快找出:“戰爭結束了......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1945年6月,我最後一次見到植樹的老人”,文中直接指出這是“我”與牧羊人的第三次見面。畫出的這三個句子分別在第2、13、19小節,由此學生可以掌握本文的行文思路。

默讀中我們會驚訝於高原的變化,發現有關於高原變化的語句特別多,這時可讓學生用加“.”的方式標記,並隨文標註“高原現狀”“高原變化①”“高原變化②”......例如:“這裏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高原現狀)

“1910年種的橡樹,已經長得比我都高,真讓人不敢相信......這片樹林分爲三塊,最大的一塊,有11公里寬......”(高原變化①)

“我完全認不出這條我曾經走過的路了。一切都變了,連空氣也不一樣了。以前那種猛烈而乾燥的風,變成了飄着香氣的微風;高處傳來流水般的聲音......”(高原變化②)......這樣清晰的圈點、批註,學生很容易篩選出文章主要內容,與編者在文末“思考探究一”設計的表格題,殊途同歸,都達到了引導學生梳理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的目的。  

高原發生了如此驚人的變化,我們自然會關注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我們可以用“〇”圈出文章中有關老人的詞語或短句:“不太愛說話”“自信、平和”“認真”“細緻”“安靜”“忠厚”“不張揚”......明確了老人的性格特徵,才能深刻理解產生“奇蹟”背後的因素,深深體會“我”對他的讚美之情。我們可以用“﹏﹏”畫出文章中抒情議論句:“這是老人種樹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蹟!”“我從沒見過他有任何動搖或懷疑,只有天知道這有多難!”“每當我想到這位老人,他靠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把這片荒漠變成了綠洲,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啊!”......

通過以上圈點勾畫批註的方式,學生能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雖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葉聖陶先生說:“閱讀必須認真,先求認真,次求速度,這是極重要的基本訓練。要在閱讀課中訓練好。”

我們再以《貓》爲例:《貓》這篇文章講述了“我”三次養貓的經歷。我們可以用“——”畫出三隻貓的來歷:第一隻:“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第二隻:“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隻渾身黃色的小貓回來”;第三隻:“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着一隻很可憐的貓......張媽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喫”。這些句子分別在文章第1、3、15小節,可見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三隻貓。每隻貓的結局都不相同,我們也可以用“——”畫出:第一隻貓:“有一天,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地說道:‘哥哥,小貓死了!’”;第二隻貓:“午飯時,張媽訴說道:‘剛纔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第三隻貓:“兩個月後,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們還可以畫出文章的第一句“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這樣我們不僅弄清了三隻貓的結局,還知道文章第一句就總括了養貓的結局。同時我們用“——”畫出貓的不同結局帶給“我”家的影響:第一隻貓死後,“我”安慰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隻來給你”;第二隻貓亡失後,“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至此,文章的寫作思路一目瞭然。

是什麼樣的貓,能對“我家”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我們可以用加“.”的方式標記每隻貓的特徵。第一隻貓“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第二隻貓:“這隻小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裏曬太陽......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裏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麼似的。把它捉了下來,又極快地爬了上去。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老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第三隻貓:“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遊玩,好像是具着天生的憂鬱性似的......它漸漸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閒談着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有一天,它因夜裏冷,鑽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春天來了,它成了一隻壯貓,卻仍不改它的憂鬱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地蜷伏着,喫得胖胖的。”內容較多用“.”標記,不影響閱讀,我們還可以用“〇”圈出“活潑”“更有趣,更活潑”“小侶”“我們所愛的東西”“若有若無”......這些詞語或短句,並隨文標註貓的性格、貓在“我”家的地位等。編者在文末“思考探究一”也設計了一個相關內容的表格題,應該也是對學生圈點勾畫批註訓練的另一種形式的檢測。

貓的性格不同,結局不同,“我”的情感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可以用“﹏﹏”畫出文章中抒情議論句。第一隻貓死後:“我心裏也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第二隻貓亡失後“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咒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第三貓死後,“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心裏十分地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總使我感到我的暴虐、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的多。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抓住這些抒情議論性的語句,我們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主旨。

以上我們用“——”勾畫重要語句或語段;用“〇”圈出關鍵詞語或短句;用“﹏﹏”畫出文章中抒情議論句;內容較多的語段我們加“.”標記。雖說不同的文章圈點勾畫的方法不盡相同,但圈點勾畫的符號應儘量簡潔、易記、統一。由以上兩篇文章的圈點勾畫,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行文思路、主要內容、抒情議論性語句是我們圈點勾畫的重要語句或語段。圈點勾畫的主要內容幫助我們瞭解文章寫了什麼;文章的行文思路讓我們清楚文章如何寫的;抒情議論性的語句讓我們明白作者爲何而寫。這種緊扣文本語言,遵循編者意圖和單元目標,圈點勾畫批註的手段無疑是我們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效率,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揣摩研讀文章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2022.11.2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