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我們更應該擁抱機會,而不是擔憂

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在2018年就自己“精疲力竭”的狀態和壓力,向《紐約時報》大吐苦水,稱過去的一年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困難和最痛苦的一年”,就經營而言,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但就個人的痛苦而言,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


他的擔憂和痛苦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着未來的憂鬱:對明天的不確定性、管理一切的無力感、拒絕接受人類的極限……


他表現出來的所有職業倦怠的症狀,並非無法想象,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消耗,就像一個蠟燭燃燒到熄滅。


不可否認的是,從壓力到職業倦怠,正在威脅着更多人。實際上,這並非是工作中的特有現象,一些精疲力盡的母親,也是職業倦怠的受害者。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夢想的能力,尤其是夢想一個更好的未來和渴望實現我們夢想的能力。但是這個前提,是生活和世界不要妨礙我們。


未來讓每個人都與自己的焦慮和幻想狹路相逢,我們的焦慮來自不同領域,也來着虛擬現實。

焦慮讓人無法好好思考,它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和我們與環境的關係。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布蘭查德指出的:“不確定性在今天變得普遍……並因媒體的誇大而加劇。”


心理學家阿蘭·布拉克尼耶在《被虛構的焦慮》中,指出了我們當今面臨的一些事實和擔憂,更提出了自己的獨道見解。


在大量收集各類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上,作者從現狀、過去和未來這三個方面,既提出了我們面對的嚴峻問題,也闡述瞭解決的方法,爲想要緩解未來焦慮的人提供了心理支持


無論是在爲自己孩子的未來感到憂慮不安的父母,還是在情感生活和創業問題上顧慮重重的年輕人,或是職場中擔憂自己會被機器人代替的職場人士,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各種疑問的解答。


“今天這個向我們敞開懷抱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令人焦慮,但又充滿機會”。


在最後一部分內容中,作者闡述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的積極資源,提出了五個探索未來的步驟,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處理當下世界和未來世界帶來的一些問題


作者指出:“我們必須用新的問題來替代讓人陷入困境的舊問題,從而轉變三種消極能力,即無力感、迷失感和侷促感。”


生活中那些令人沮喪的、焦慮的和擔憂的,需要我們用自我效能去打破。


自我效能感是基於我們過去的經驗,幫助我們判定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不要陷在悔恨之中,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一頭陷入無法做的事情中去。


相信自我效能,會促進我們對未來的理解,尤其是當我們感到與自己直接相關的信息妨礙了我們瞭解未來的時候。


作者說:“我們擁有一種沒有人能剝奪的能力:夢想的能力,尤其是夢想一個更好未來的能力。”


也許我們會對世界的未來憂心忡忡,害怕無力應對或是害怕無法參與其中,但我們始終都擁有實現自己夢想的能力和渴望。


現在,我們不僅擁有這種能力,而且在面對現代世界引發的焦慮時,還擁有夢想一個更好未來的勇氣。

如果說夢想可以改變很多事,那我們就更應該在一個設限的世界裏鼓起勇氣,心懷鬥志,允許自己去夢想,擁有自己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