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

本內容是個人綜合了多個版本的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本着尊重原文爲基礎去解讀。

以簡明清晰的邏輯分析,系統性地概括書中的知識關聯,不過度推理及過度化書中內容的態度去闡述書中知識。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們多多指正。

上文品讀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提出了物理與人理相結合的理論,這一理論不但蘊含着豐富的哲理,還包含着富有實際意義的行動技巧和生活智慧。

因爲這章內容有些混亂,不能連貫解讀,但每一句都能讓人受益匪淺。

其中主要闡發的思想有三點:首先告訴人們要對可能發生的問題一定要防範於未然;

其次告訴人們,無論是修身建德,還是從事事業,一定要善始善終,而不應半途而廢;

再次是說,得道者爲人處世必須合乎自然的原則,要合乎天道精神。

繼續第六十五章“善爲道者”: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明民:即使民明敏,這裏指明智巧詐。

愚:使敦厚朴實。

從前善於行大道者,不是使民心巧詐,而是使民心淳樸。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百姓之所以難以統治,就是因爲他們內心有太多的智巧心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耍小聰明,鑽牛角尖。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賊:災害,災難。

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國家,必然危害國家;

不用智巧去治理國家,纔是國家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稽式:法式,法則。

要認識到這兩種治國差別,就是治國的法則。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能經常意識到這兩種法則,就是“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反:通“返”,復歸。大順:順天理,即順自然。

“玄德”是很深遠的,“玄德”與萬物同返真樸,才能達到真正的順其自然。


本章強調爲政在於真樸。

老子認爲,機巧治國有害,質樸治國有福,所以大道貴在返璞歸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順其自然,天地萬物自然而順利地生長。

因此才強調,要無爲而治,不可擅自妄爲,破壞萬物的這種自然生長。

道的本質是淳樸本真,虛靜無爲。所以真正的大智慧是大公無私、惠普天地萬物,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機心巧詐。

統治者要真誠樸質,才能做出良好的政風,有良好的政風,社會才能趨於安寧;如果統治者機巧黠滑,就會產生敗壞的政風。政風敗壞,人們就互相僞詐,彼此賊害,而社會將無寧日了。

居於這個觀點,所以老子期望統治者導民以真樸。

老子生當亂世,感於世亂的根源莫過於大家攻心鬥智,競相僞飾,因此呼籲人們揚棄世俗價值的紛爭,而返歸真樸。

老子針對時弊,而作這種憤世矯枉的言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