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邶风——北门

北门
佚名 〔先秦〕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邶门》这首诗写的就是《凯风》诗中有“有子七人”中长大的儿子,按周律,九口之家服役三男,父亲被征兵役,这儿子成大了也要服役的,诗中的男子,正是平民服役,是周礼中的徒。诗中“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窭贫的原因:如《击鼓》所述父亲常年当兵,君不放其归家;《凯风》所述母亲一人抚养七个子女,种公田,种私田,一家人饥贫不饱;《谷风》姐妹做了小官员的小妾,却被嫌弃;《简兮》诗中所述卫国无健壮的男丁。所以“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的深层原因,却是卫国君臣所造成的。

北门,按周朝建筑制式,南朝北市。这城北门为三市,晨为商市,午为族市,夕为贩市。北门就是喻指出入农贸市场之门。诗中男子服役,去服务于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从早忙到晚,一身又臭又脏,回到宿舍被人瞧不起。而男子却无力改变这一切,而哀叹“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民知其贫,而不知其由。他们不懂得自已贫穷的真正原因,只是哀叹,把一切归于命运。老天呀,您让我这付样子,为什么这样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从农贸市场的大门出来,我忧心阴霾,从前几首诗,我们知道男子为何忧心,父亲常年服兵役,生死未卜(《击鼓》);母亲孤苦劬劳,心若棘心(《凯风》);姐妹为妾被弃《谷风》;自已身体衰弱(《简兮》),这样的家庭现状,如何不忧。母亲一人种公、私田,抚养七个孩子,能不窭贫吗?这是社会大多数邶地家庭的现状。谁会在意我生活的艰难。已经这样了呀!老天呀,您为何让我这付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呀!
诗中发出疑问?对苍天的哭喊?为什么?这个答案,民不自知。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埤益:增加,溢满。
君主的差事我必须服从去做,服务农贸市场的工作量,一再的增加,都排得满满的。我忙了一天,从农贸市场回来,住在一起的管理员们,反复的指责我,工作做得不好。已经这样了呀!老天呀,您为何让我这付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呀!
诗中男子,按周律服役,三市之地,从早到晚,一天杂事烦多,而男子没受过教育,身体又弱,忙而无功,回到宿舍,又被管理宿舍的官员反复责难。无能力者,做多错多。如同现在社会的正式工与临时工,活都给临时工干了,还要被骂。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句递进,男子刚服役时,只是事多被责。到了服役后期,君王的事急迫不容缓,逼迫着男子,服务农贸市场的工作量大到每天都做不完,遗留到第二天,天天如此,越积越多。男子忙了一天,回到宿舍,住在一起的管理的官员们,反复的打骂,摧残我。已经这样了呀!老天呀,您为何让我这付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呀!

“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不教而罚(诛)谓之虐。”这首诗反应的就是祸国殃民,助纣为虐的卫国小官员与平民的关系。民愚而不自知,自道是自已笨,做不好事;自已手脚慢,做不快事;他们不知,“教与培,习与练”都是官员的职责所在,一味的打骂,就是殃虐之道,可怜的百姓,只能哀嚎,认为一切命定,自已的愚笨,悲苦是上天注定的。民如白纸,官有教化之责。这卫国基层官民背离,教化缺失,摧谪为上,民如何与君、与国同心同德,卫国不亡,天何为之?可怜只余七、八百人的百姓,那数十万的冤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