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鄉村記憶擀氈

擀氈,這個職業的稱謂和手藝現如今在農村早已消失。而在七八十年代,氈匠是村裏的能人,也是很喫香的人……

那時候的冬天,印象裏隔三差五地下雪,即便天晴了,村子裏四周的山樑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那時我過冬最怕的是手腳和耳朵被凍傷,好羨慕村裏氈匠的羊皮襖子、狗皮帽子、毛襪子和氈鞋。

冬天到來時,母親也用毛線給我織襪子、手套。首先要洗羊毛,她從腦畔上掏一些乾淨的黃土疙瘩搗碎,然後將羊毛放進去倒上水和成毛泥,再用紅柳棍子挑在石板牀上曬乾,最後捶去黃土後就能得到雪白乾淨的羊毛。手工將毛撕成絮狀,筷子插在碎洋芋上做成捻線轉子將羊毛捻成細細的毛線,然後再織成襪子、手套。毛襪子穿在腳上熱乎乎的。

村裏有個王氈匠冬天常常穿一雙毛氈鞋,也叫氈窩窩鞋。它是用羊毛擀成氈片,釘上膠皮底暖和耐磨實用。這樣的毛氈鞋,村裏只有他會做,他還給自己擀過一件氈大衣。他擀出的氈,垐實均勻,深受村民的青睞。那時誰家娶媳婦,炕上鋪的新氈幾乎都是他擀出來的。

每當聽到“噔嘎、噔嘎”的彈毛的聲音,就知道是這家人準備娶媳婦了需要擀氈。彈毛的工具叫弓。它是用長約三四米的木材所做,上面繃有一根皮製的弦。彈毛是使力的那隻手臂套上一個皮箍,上面有幾個小的鐵環接着一個木棒。彈毛時,需一手握弓掌握彈毛的位置,一手握住木棒在弦子上來回均勻地拉動。此時,羊毛似雪花飛濺,慢慢地變成一團團絮狀的羊毛,然後將這些絮毛鋪在竹簾子上面,灑水捲起。

兩人坐在凳子上,上下使勁地用腳蹬踏轉動,其技術在於兩人必須在使勁、轉數,丟繩等配合默契,輪番灑水,噴油,灑豆麪,蹬擀。並用一根粗粗地木棒敲打,使得氈薄厚均勻,四角平行。幹活的時候唱着擀氈調,邊唱邊做,節奏協調,亦勞亦樂。

小時候我還聽說過有個氈匠去延安給人家擀氈,由於技術不好,擀的氈中間有個洞,害怕主人找麻煩除了不給工錢外還要索賠羊毛,所以半夜趁黑偷跑回家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