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八篇“微子篇”,本篇集中地記述了孔子在出仕問題上的觀念和原則。孔子歷經挫折,終究未能在仕途上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他對學生的教育始終貫徹着他的出仕原則,在本篇也得到了充分表現。

在上文品讀了“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文中先是提到齊景公不願重用孔子。

當時,齊國執政的大臣是晏嬰,他反對儒家,反對孔子在齊國推行仁政的主張。

齊景公聽信晏嬰的話,用“吾老矣,不能用也”作爲藉口,沒有重用孔子。

齊景公以“我老了,不再勵精圖治”爲託詞拒絕了孔子,孔子沒有賴在那兒不走,也沒有退而求其次,謀個低一點的崗位。

既然環境不允許,孔子不能被重用,也就只能離開齊國,決不枉道以事人。

後文又提到孔子在魯國任職,做了大司寇。在孔子的管理下,整個魯國都安定壯大。

這時候,“齊人懼,歸女樂以沮之”。魯國發展壯大了,對齊國是一個威脅,齊國就派人送了很多漂亮的姑娘和技藝高超的樂手過來,贈送給魯國的大夫們。

季桓子也很愉快地接受了。孔子是極力反對接受齊國送來的美女,但是季桓子卻貿然接受下來,君臣觀看演出,被聲色所惑,三天不視朝聽政。

孔子看到魯國君臣如此貪戀女色,朝政日衰,不足有爲,便大失所望,在無可奈何的心境下離開了父母之邦——魯國

繼續下章: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註譯:

楚狂接輿:一說是楚國的狂人接孔子之車;一說是楚國叫接輿的狂人;一說是楚國狂人姓接名輿。這裏用第二種說法解釋。

原文解析: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經過孔子的車旁,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可以補救。算了吧,算了吧。現在的當政的那些人太危險!”

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有感解讀:

楚國的狂人接輿放浪形骸,從孔子的車前經過時引吭高歌。孔子想下車與之交談,接輿卻趕快離開了。

他唱的是:“鳳凰呀,鳳凰呀,爲什麼現在道德竟然衰微到這樣的程度,你還要出來。過往已經發生的那些事情,那些讓人糟心的政治、戰爭都已經過去了,你現在去提建議也沒有用。你能不能多關注自己的未來?能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算了吧,算了吧,現在這些從政的人,危險了,搞不定了,世道要大亂了!”

爲什麼提到鳳凰?這裏有一個前提:過去人們認爲“鳳鳥待聖君乃見”,如果聖君在位,鳳鳥纔會出現。

接輿的意思是,孔子是這樣的聖鳥,是像鳳凰一樣的高潔之士。

孔子聽到了他唱的這首歌。我想象了一下這個場景:接輿哼唱着走過去,孔子趕緊從車上下來,想攔住接輿聊兩句。對方卻“趨而闢之”。“趨”就是身子一矮,快速地走過去,離開了。

孔子很遺憾,遇到了這麼一個高人,唱着歌來點化他,說“你算了吧,別跟他們混了,這些人你搞不定的”。孔子大爲感動,結果竟然沒有談上話。

孔子是一個典型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