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本內容是個人綜合了多個版本的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本着尊重原文爲基礎去解讀。

以簡明清晰的邏輯分析,系統性地概括書中的知識關聯,不過度推理及過度化書中內容的態度去闡述書中知識。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們多多指正。

上文品讀了“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提出“善下”和“處後”的重要性。

“善下”,“處後”都是不爭的思想。老子以自然界的江海比喻處下的好處,認爲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正因爲其處在低下,所以才成就了它的強大。

因此,老子提出統治者要懂得表現在人民之下,懂得處在百姓之後,以無爲而治,才符合大道,才能長久。

老子認爲,常善下,處後,不妄加干涉去管理百姓,百姓就不會感到壓力,如此也不會與之爭奪什麼。


繼續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慈故能勇;

儉故能廣;

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

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上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我道:即道,我們的道。“我”不是老子自稱。

天下人都說道廣大,卻無形無狀,什麼也不像。

夫唯大,故似不肖。

肖:像,這裏引申爲不像任何東西,即無形。

正因爲它的廣大,所以不像任何東西。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如果它像某種東西,那它就變得渺小了。


下章: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我有三種寶貝,對它執守而珍視: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第一叫慈愛,第二叫節儉,第三叫不敢居於天下人前面。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器長:萬物的首領。器,萬物。

有慈愛所以能勇武,有節儉所以能寬廣有餘。

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才成爲萬物之首領。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現在的人捨棄慈愛而取勇武,丟下節儉而取鋪張,捨棄退讓而爭先,結果就是走向死路。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慈愛,用來征戰則可取勝,用來守衛則能鞏固加強。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道要救護誰,就用慈愛來保衛他。


本章又出現“錯置”內容,還是先把它分成上章和下章。

上段文講“道”,下段文講“慈”,兩者不相應。暫且還無法對應在哪章,有研究者認爲可以移到第三十四章,但又缺少肯定的依據,暫且就本章解讀。

上文提出道之大,是不能與任何物質所對比,因爲萬物都由道而產生的,道涵蓋萬物。所以,萬物之中沒有一物可以概括它。

老子說,如果能有一物能概括道,道也就變得渺小了,因此也不能成其爲道了。

下文提出“三寶”:慈愛、節儉和不爲天下先的重要性。

有慈愛則能堅強勇敢,有節儉則能寬廣富足,不敢爲天下先則能先天下而治。

其中慈愛最貴,既有柔又有愛,正合大道,如水的柔軟而滋潤萬物。所以慈愛能戰能守。爲什麼?因爲愛養萬物,不與萬物爭,所以萬物甘心歸附;因爲有彈性,能屈能伸,能進能退,無往而不勝。

老子身處亂世,目擊暴力的殘酷面,深深地感到人與人之間慈愛的缺乏,因此極力加以闡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