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理解,少點抱怨

新冠疫情將近三年了,一直沒有好好談論一下,當下,疫情又到了十分複雜的時候,全國每天本土新增好幾萬,關於防控還是放開的話題討論也越來越激烈,可能也是國家制定政策最困難的時候了吧,但是比起2020年的恐慌,2021年的迷茫,今年大家漸漸開始抱怨,明年又會是怎樣的風向呢?

我想起的則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饑荒》,雖然這與疫情不可比,但也有可以對照的東西,當年日寇侵華,本以爲三個月就會過去,誰能想到全面抗戰就用了八年時間?慶幸的是,我們終究是勝利了。

疫情呢?原以爲會像當年非典時,到了夏天就能過去,有了疫苗便不用畏懼,而現實則是病毒的不斷變異,嚴重參與我們的生活。自從今年大規模做核酸檢測以來,甚至各種利益鏈產生的人禍也開始顯現。什麼眼鏡蛇效應,讓賣傘的人來決定天氣將永遠沒有晴天等等論調開始了。

很多人開始迷茫,也無法預測結局,可能曙光就在眼前,也可能……

今天看到“浙江宣傳”公衆號的一篇文章《“人民至上”而不是“防疫至上”》,竟然有幾百個好友讀過,寫的實在太好,這是我讀到過寫疫情最好的文章,這纔是官媒應該有的樣子,對於決策者而言,哪有這麼簡單的事?不瞻前不顧後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沒有解,那也需要找到一個最優解,至少是在當前形勢下的最優解,沒有人有上帝眼,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有怎樣的意外和變化,但是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和數據反應,綜合考慮後應該是有個最優解的。

防疫如此,我們生命中的任何重大決策也都是如此,如果有選擇,必然會有沉默成本。然個人決策相對容易,個人利益相對簡單,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雖有那麼多的智者,那麼多的資源,那麼多可以借鑑的東西,但從決策角度來看,總是比個人決策要複雜成千上萬倍,於是就出現了“喊一句放開是容易,省了多少事,但是……”

就算不談國家大事,我們也應該知道,歷史不會重演,雖可借鑑某些東西,但不可能完全一樣,國情不同,甚至只是不同區域間的民風不同,而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逐步探索,怎麼可能一步到位?

漸漸麻木於幾天一次的核酸檢測,還算幸運,在國家的保護下,我所在的城市雖然也有散發疫情,但總歸生活還算正常,除了去年底那次爲期約二十天的封控外,疫情對於我的生活影響着實不算大,最多隻是需要出行掃碼戴口罩,沒有特殊原因不出市罷了。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最多也是這樣。但也有人切切實實被疫情影響了太多,比如從事某些行業的小老闆、相關行業從業者、正經歷中高考的學生、需要定期去醫院的病人等等,有些人確實因爲疫情變得舉步維艱變得很不幸,我們更應該理解他們,在全國一盤棋的總體防疫政策下,這些受害者承擔了更多的東西。

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我們既有的生活,總體而言肯定是弊大於利的,但凡事皆有兩面性,總也能舉點有利的例子出來,撇開相關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不說,光是在與家人的關係和生活態度上,讓我們學會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整個社會公共危機的應急措施上,不管是國家還是各級基層機構,也能發現各種薄弱的環節並加以強化。疫情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重新認識人與自然,重新思考要過怎樣的人生,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懂得慢下來,這難道一點好處都沒有?

安於現狀不是個好詞,可消極逃避更是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做爲一個普通人而言,在當前疫情環境下又可以做些什麼呢?

多點理解,少點抱怨,我相信現在的形勢越複雜,離黎明的到來就越接近,也許很快就會見到曙光了。

以積極的心態去接受現狀、適應當下、展望美好的未來,如此困難的時期都能熬過去,還怕疫情消散的那天到來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