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認知驅動》

2022.11.30

今天再次拜讀周嶺的《認知驅動》還是很受啓發。其實我一直比較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裏,總是隻管努力,不問出路的狀態,每過一段時間總會對自己的決定產生懷疑。

今天再次看《認知驅動》這本書,從中找到了一些思路。主要有三點:

❶引入檢驗機制。

以前太注重努力奮鬥的狀態,沒有產出產品的意識,雖然今年也寫了一些東西,備了不少課程,但是沒有經過別人的檢驗,很多都是口水文章和憑自己感覺準備的課,沒有通過試講,很難保證質量,尤其是文章,都是在寫“經驗”文。

這一點和《怎麼做職場規劃》這篇文章裏面,鄭雲端老師提出的“職場競爭力反饋系統”一個道理。鄭老師提出一個管理者應該構建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反饋系統”,有兩個解決辦法:①找對標人物,向對標人物學習。我的對標人物是剽悍一隻貓。②參加職場面試,這個我做明年規劃的時候會考慮進去。

目前來說需要進入檢驗機制的有:備課、閱讀、寫作、學科規劃。

●備課的檢驗就是上課,最好能在網上同步開始講課,至少可以講一些錄播課。有線下課的用線下課檢驗,沒有線下課的製作錄播課。

●閱讀,用輸出來檢驗,可是怎麼輸出檢驗的結果會更理想?主題閱讀,把一個主題製作成一門課,然後錄製出來,自己看或者放到網上。

●寫作,自己寫文章,發佈到網上看觀看人數,還有寫文章一定要寫參考文獻,避免經驗主義。另外,還可以多次修改,一篇文章至少經過3遍修改才能發表。

●學科規劃最好的檢驗就是給侄子和外甥制定學習計劃,看結果。還有就是給執行力比較強的學生制定計劃,看結果。

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儘量引入檢驗機制,不光要看過程,更要看結果,只有功勞,沒有苦勞。

比如我自己的數學能力就用中考卷來檢驗,看能不能考滿分。寫作,隔段時間投一些稿件,看看自己的寫作水平如何。

★還有就是產品意識,如果要做一件事,還可以做出來一個產品,讓市場來檢驗。現在看來,有幾種檢驗機制,對標榜樣人物,參與社會考試或者面試,自己考試,做成一個錄播課看網絡反饋,做成一個產品看市場反饋。


❷要從“經驗寫作”轉入“價值寫作”。

關於什麼是“價值寫作”有個很好的問題:三年、五年以後這篇文章還有價值嗎?如果有,就可以寫,如果沒有就沒有寫的必要了。

關於“價值寫作”主要有兩點:料肉比和寫參考文獻。料肉比就是寫一篇1000字的文章,至少要有10萬字高質量信息的輸入,這裏的“高質量”我暫定爲專家出的書。寫參考文獻是爲了強迫自己翻書和查資料的源頭,不能總憑經驗寫作。


❸我能提供什麼?

我要做的不是教會幾道題,而是提供學習數學的一條路,並告訴他們怎麼走才能到達自己想要的目的地,還要在他們走的過程中時時刻刻監督他們有沒有走正確,需要哪些修正,確保他們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

以後做事多思考我能提供什麼,少想我想要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