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想靠自己的人,最終都很難獲得成功

嘿,你好朋友,我是邢福傳~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是不是得靠自己?

記得小時候,父母和老師,經常這麼教育我們,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那麼得靠自己,是的,一句話“靠自己”就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了別人。

彷彿這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了。

是的,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不至於讓我們成爲最失敗的人,但卻讓我們成爲最平庸的人,因爲凡事都想靠自己的人,都很難獲得成功。

01

一個人的成功

離不開它人的幫助


“劉強東”在一次演講時說:我去北京,奮鬥了整整十年,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我們只得到了北京人最基礎的東西。

我也奮鬥了20年纔到了美國,纔跟東京人,紐約人,倫敦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很多人覺得,劉強東之所以有他今天的成就,全靠他個人努力的結果,畢竟他的父輩,祖輩,都是生活在農村,在事業上,沒有資源,更沒有人脈能幫助得到他。

當然,我們不排除他個人非常努力,但是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功,並非是全靠他一個人的努力,僅靠他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劉強東在不少場合都說過,他1992年考上北京人民大學之後,由於家裏沒錢,全村的村民,以及親戚朋友,只能給他湊錢,一分錢,二分錢,最多的給一塊錢。

一共湊了500塊錢,和76個雞蛋,讓他揹着去北京上大學了,連他自己也說,如果沒有上大學,就沒有他的今天。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全村的村民,以及親戚朋友,都沒有主動給他湊錢,讓他去上大學,而是讓他父母自己解決。

那麼他或許跟許多農村家庭的孩子一樣,沒錢上學,那你不是早早出去工作,就是留在家裏幫父母幹農活,管你是考上,還是沒考上,反正都一個結局“家裏沒錢”。

這樣說,雖然有些不堪入耳,但這就是事實,要多少農村孩子,哭着,求着父母送自己去上學,但父母也無能無力。

現在我們很難在做比喻,或者假設,劉強東沒上大學會是什麼結果。

但我們不妨自己腦補一下,如果劉強東當初沒有選擇上大學,而是出去工作,那他後來能創辦像京東這樣的一家公司的概率有多大?


02

想要成功就得靠自己

纔是天底下最大的謊言


我有一次去一個朋友家喫飯,期間朋友的母親對他說:家裏沒錢,也沒地,想要有出息,就得靠你自己了,家裏也幫不了你。

爲什麼人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因爲貧窮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富裕家庭的教育方式,完全是兩不個完全同的模式。

富人的教育方式是“協助成長”從小無論做什麼,父母和家裏都會想方設法去協助他。

而貧窮家庭的教育方式則是“自然成長”什麼都只能靠他自己,這就如同一個惡性循環,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讓這個家庭,甚至這個家族,難有出頭之日。

要知道,凡事只能靠自己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爲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它人的協助。


在《異類》這本書裏提到這麼一個故事:麥女士帶着自己的兒子去學校參加家長會,當老師向麥女士說,她的兒子還沒有交作業時,她表現非常喫驚。

並說到,他在家做作業了,沒有繼續再詢問老師,也沒有向自己的兒子辯護什麼。

在她看來,既然兒子去了學校,那麼教育問題,就應該由老師來負責,這是老師的工作,又不是自己的工作。

這就是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一直屬於“自然成長”的狀態,孩子上學時,說這是老師的工作,孩子長大成年後,說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一句話,他沒有獲得成功,沒有出人頭地,那是他自己不夠努力,跟自己一點關係沒有。

要知道,一個人在沒有得到父母,以及它人的任何幫助下,全靠自己,想要獲得成功,那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


03

一個人的成功

跟它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在國外曾經就有人做過這麼一項研究,把730名“特曼人”作爲研究對象,這些人從小個個都被視爲精英,天才。

多年後,研究人員,把這730名特曼人分爲三組,其中表現最爲突出20%的人分到A組,在A組這些人中,他們獲得了真正的成功,有的成爲律師,醫生,工程師,學者等等。

而且在這些人當中,90%的人,都大學畢業,或者獲得了碩士以上的學位。

而表現處於中等水平60%的人,被分到了B組,這些人後來的發展,還算“令人滿意”不算差,當然也不算好。

還有最後那20%的人,被分到了C組,在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大學時就輟學了,有的成爲郵遞員,手工記賬員,甚至有的只能失業在家,整天無所事事。

最後僅有8個人,獲得了碩士以上的文憑。


研究人員覺得很奇怪,這些人從小各個都被視爲精英,視爲天才,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A組和C組的差距這麼大呢?

一開始人們以爲,可能是他們的性格,興趣愛好,所導致的,可後來研究發現,導致這兩組差距這麼大的,是他們的家庭背景。

在A組的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人,來自中產階級或上層社會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至少有一個是大學以上文憑,從小家裏就有大量的藏書。

而C組人的家庭環境卻不一樣,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初中時就輟學了,所從事的,也只不過是體力勞動的工作。

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其實跟它的父母,跟它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畢竟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它人的協助。

所以那些動不動就教育孩子,想要成功就得靠你自己,家裏幫不了你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僅很難獲得成功,甚至多年以後,還會跟他們的下一代,說出同樣的話。


04

凡事都想靠自己的人

最終都很難獲得成功


同樣在《異類》這本書裏,還提到另外這麼一個故事,說蘭根出生在美國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在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失蹤了。

這讓他們這個家庭更是一貧如洗,在整個童年裏,他連一雙成對的襪子都沒有,但童年的不幸,並不影響蘭根成爲一位少年天才。

我們都知道,普通人的智商在100左右“愛因斯坦”的智商是150,而蘭根的智商卻高達195,比愛因斯坦還高出一大截。

按照正常劇本走,他應該是從小被父母學校,看出他的天賦,並加以培養,長達後就是不是當科學家,也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人。

但事與願違,有一次他的車子壞了,他跑去跟自己的老師說,能不能幫忙把自己的課,從上午調到下午,這樣他就可以順路坐鄰居家的車,來學校了。

但他的這個小請求,被老師狠狠地被拒絕了,所以他覺得,學校分明就是一個官僚主義的機構,一怒之下,他決定不上學了,而從此他的天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培養。

直到多年之後,當人們再次遇到他時,他跟許多農民一樣,悠閒在自家的後院裏勞作,這種生活顯然與他的天資絲毫不符。

他原本有一個萬里挑一的大腦,但他並沒有參加過什麼重要的研討會,也沒有在什麼著名的學府引領學術研究。

甚至出版社想與他合作出一本書,他都拒絕了,說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其實這些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當然,他也知道,爲了與社會更好的溝通,他需要更努力,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努力,正因如此,才導致他,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卻一生淪爲平庸之輩。

反而那些智商沒有他高的人,卻獲得了成功,因爲這些人當被父母,學校,或者社會發現他們與衆不同的時候,都會給予他們特殊照顧和幫助,讓他們得以發揮自己的優勢。

而蘭根從小到大,卻沒有獲得過這種幫助,一直以來,他的努力都依靠個人在奮鬥。

要知道,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著名的搖滾明星,職業球員,或者億萬富翁,是僅僅靠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

試想一下,如果在很小的時候,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從小父母和學校就看出他的與衆不同,並加油培養,那麼我們肯定就會多聽到一個少年天才的故事。

然而,事與願違,即使他擁有比愛因斯坦還高的智商,但他在這方面,卻得不到任何幫助,得不到發揮,只能一直被埋沒,讓他淪爲平庸之輩。

一個擁有如此高智商的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想靠一己之力就能獲得成功,那那登天還難,你覺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