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傳略】86 三友論學各暢言,惟道是從抒己見

正德十五年(1520年)

方獻夫自去年十月給王陽明寫信後,一直沒有收到王陽明的回覆,正德十五年二月,他又寫信給王陽明,表達思念之切,聽說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形容癯瘦,鬚髮多白,建議此正是王陽明功成身退之時,盼望早日相聚於陽明洞中。他同時將自己的治學體悟之作《大學原》寄給王陽明,渴望王陽明給予指正。

四月,王陽明回信說,天道只有一個,六經、四書的本原都是天道,《大學》的本原不只是《洪範》。花果有疏密,枝葉有高低,這不是大自然刻意要如此,唯有生意是花木的共同特徵。

王陽明直言,自己非常看重與湛若水、方獻夫之間的切磋交流,經常能夠相互啓發,惟道所求,不一定都要觀點相同。《大學原》雖然用心深密,但方獻夫突然牽滯於文義,令王陽明深感失望,治學的着力處還得從自己身上入手,對照經典,必然會產生疑惑;如果沒有疑惑,就會心有所得;如果沒有所得,必然也有自己的見解。湛若水與自己的學說略有不同,但無傷大雅,看《大學原》的立意,則與湛若水又不同了。

聽聞湛若水家鄉盜勢方張,湛若水避居發履冢,與方獻夫、霍韜(字渭先,號兀厓)常在一起論學,四月初,王陽明去信湛若水問候,並稱贊方獻夫志節遠出流俗、霍韜爲忠信之士。王陽明告訴湛若水,自己不久前又上疏請歸省,能不能批准還不知道。


九月,霍韜帶來了湛若水的回信,湛若水感謝王陽明兄弟般的情誼。王陽明在一年前給湛若水的信(亡佚)中認爲湛若水的某方面有“支離之憾”,湛若水迴應稱這恐怕是王陽明誤解了他。湛若水說,所謂支離,即內外割裂爲二,不只是說逐外而忘內,只看重內心、忽視外部事物,也是支離。只有內外、顯微無間,體用一原,才能避免支離。湛若水認爲自己在正德六年及以前,未免有是內非外的毛病,但從來沒有逐外忘內的毛病,正德八年以後,自覺已經能夠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了。湛若水最後說,老兄你遺憾個啥?

九月,霍韜經過南昌,逗留兩日,與王陽明辯論良知之學,霍韜堅持朱子大學章句,王陽明說:“若傳習書史,考正古今,以廣吾見聞則可;若欲以是求得入聖門路,譬之採摘枝葉,以綴本根,而欲通其血脈,蓋亦難矣。”他們雖然觀點相左,但相互敬重,陽明贊霍韜爲忠信之士,霍韜贊陽明“憲章濂洛,步趨伊呂,守宮詹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