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道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已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一味地要求“真性情”而不结合所处的身份,不去判断周遭的环境,必然是自我的一意孤行,落入另一种愚蠢。

恬静养心智,心智养恬静。从而生出的和谐与顺应,便是德与道。被德与道充盈便生出仁与义。

当义理彰明时,物类才会相亲,生出忠。

当心中纯厚朴实返归本真,方能生出乐。

诚信著显、容仪得体而合于一定礼仪的节度和表征,叫做礼。

各人自我端正而且敛藏自己的德行,德行便不会冒犯他人。

所以呀,万物生长都有其适配的土壤,贫瘠的土地不会生机盎然。同时,万事万物的生存发展都是扶级而上的。一朵花不可能跳过花苞的形态直接盛开,一个人不可能跳过思考的过程成为智者。


周遭环境与自我约束决定了自我绽放

成长的过程本身就弥足珍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