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知識產權法官的追求

                      文/東軍

    上一篇寫了一名知識產權法官的糾結,文章獲得很多朋友尤其是法院同行的共鳴。看來,真話,永遠是人最願意聽的,哪怕是“糾結”這麼一個乍看上去似乎有些負能量的詞。這一篇暫時就不寫糾結了,更加積極、正能量一點,寫寫一名法官的追求吧。

    王國維說過,人生有三重境界,分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麼,作爲一位法官,又該有怎樣的追求呢?我認爲結合職業特點和發展需要,也可以分爲三重境界:始於公正、貴於專業、久於情懷。

      一、第一重境界:公正

  《官箴》曰: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 廉生威”。

    如果對法官這個職業,用一個詞做起點性要求的話,我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公正”,估計大家也是。

    公正是法官身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一名好法官,首先應當是一個品格正直、做事公道的人。他分析事情,總能秉持一種客觀立場;評判對錯,總會懷有一顆公正之心。這個人身上具有真誠、熱心、善良、 正義、悲憫等優秀品質。同時,他還足夠勇敢和堅定,在是非對錯面前敢於堅持立場,在功名利祿面前能夠抵擋住誘惑。總之,他是一個品德高尚、清高自愛的人,這樣的人才最有資格成爲一名法官。相反,若一個品德低下、甚至心術不正的人成爲法官,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想當一名公正的法官,光有品德上的公正是不夠的,還要在具體辦案過程中做到立場公正,努力實現裁判結果公正。立場公正比較好說,就是法官處理糾紛時,要站在雙方當事人中間,不偏不倚。裁判結果公正實現起來就比較難了,它不僅依賴於法官的自身素質,更依賴於當事人或公訴機關能否提供全面紮實的證據。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現代社會的法官早已不是古代社會的那種集司法權和行政權於一身、權力很大的法官了。現代社會的法官不是官,僅僅是一個絕大多數情況下被動認定事實並不得不作出判斷的普通裁判者而已。法官在判決中認定的事實是依靠證據呈現出來的法律事實,而不是原始事實。另外,由於法官也是普通人,每個人的個性和法律修養不同,面對同樣一件案情,尤其一些複雜、容易有爭議的案情,得出具有一定差異甚至完全不同的結論亦屬正常現象。所以在訴訟結果上,法官很難保證每一個案件的裁判結果都客觀公正,都符合當事人和社會大衆的期待,偶爾出現一定的偏差甚至不公,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真正的公正,應當是一種方向,一種姿態,一種努力的過程,而並非一定要在現實中實現的一種結果。有些結果就是想實現也註定是實現不了的。作爲一名法官,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以公正爲目標,盡到最大努力就足夠了。畢竟法官是人不是神,也會犯錯誤,只要這種錯誤不是低級錯誤、不是故意犯的錯誤就行,我們就應最大程度地去原諒和接受他作出的結果。要知道,承認一個人能力有限會犯錯誤,並不會導致更多錯誤的發生。相反,否認纔會。

      二、第二重境界:專業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啓超曾曰:“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意思是讀書不專心精讀一門就不能成就,不博覽羣書就不能旁通。學習和從事法律工作,亦是如此。

    前面講過,公正是一名法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但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法官,光有公正之心顯然是不夠的,那頂多只能把案件辦對,而且是那些簡單案件。要想把案件辦得又對又好,尤其辦好那些相對複雜和疑難的案件,則要求法官必須具備專業而精深的法律知識和技能。

    法院裏的法官很多,如果你作爲一名律師經常代理案件出入法院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不論是開庭風格、溝通技巧,還是裁判文書寫作,不同的法官之間風格和水平差別很大。而那些業務精湛的法官,總能最大程度地贏得當事人和律師的尊重,這樣的法官寫出來的判決,能最大程度地獲得當事人和律師的認可。“XXX是專家法官”“XX是學者型法官”,可能有時候你從律師們嘴裏面能聽到這樣的話。這樣的話,其實是對一個法官在業務水平的高度評價。這樣的評價,對於法官而言,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前進的動力。

    所以,當一名法官,追求的第二重境界應當落在“專業”二字上。那就是每一名法官都應當追求成名一名專家型法官。專業,能夠體現出一名法官的“貴”價值。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法律日新月異,各種現實問題和糾紛層出不窮,想做一名專業的法官,跟上時代的發展,就要不斷學習。跟書本學,跟實踐學。邊幹邊學,邊學邊幹。知識產權法官,尤爲如此。講到這一點,我特別佩服我以前的業務師傅任廣科,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在跟隨他學習業務的那三年,我親眼目睹了他如何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審判業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特別愛看書,基本上每天除了開庭、寫判決書外,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看書上,就連下班回到家裏也繼續看,簡直就是一個書癡。我記得我曾經在他博客中看到他自述一年看了200多本書,我看後震驚不已。他看的書種類很雜,不但看知識產權方面的書籍,也看合同法、侵權責任法、證據學、法經濟學、法學方法論、法哲學等方面的書,凡正只要跟審判有關,只要有用,他無所不看,這導致他在審判實踐中分析和看待問題時不但專業功底深厚,而且看問題的視野很寬,宏觀思維很強,常常能站在其他人想不到的角度,提出讓人耳目一新又不得不歎服的觀點。即使後來離開法院後,他也始終保持着看書思考的好習慣,並時常打電話提醒和督促我多看書、多寫論文。他始終是我的學習榜樣。

    成長一名專業法官,路很長,也很難。記得自己當年考出司法資格下到業務庭,第一次參與庭審時,我懷着忐忑不安心坐在旁聽席上觀看三名合議庭法官如何審理一起專利糾紛案件。聽了一上午,光記得聽到一大堆專業名詞和雙方當事人脣槍舌劍地陳述,其餘什麼也沒聽懂。研究案子時,合議庭法官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火熱,我在一旁發懵仍然沒聽懂,心下頓時就有點後悔下庭了。本以爲考出司法資格背下幾本法條來就懂法律了,甚至以後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當法官了。沒想到來實踐中一看,原來自己還是什麼也不懂。一入審判深似海,考出資格原來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無奈之下,只得硬着頭皮從頭學,跟着書記員學,跟着庭裏的老法官們學,跟着庭長學,爭取各種培訓機會出去學。就這樣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地學,不恥下問地學,邊幹邊學,不知不覺八年多的時間一晃過去了。某一天一回首,驀然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居然也成爲別人口中的“專家”了。真應了王國維說的人生境界第三句話:“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第三重境界:情懷

    什麼是情懷?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唐朝詩人王翰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詩中透出豪放、視死如歸的精神就是一種情懷,每次讀起來都令人心潮澎湃。

    那麼作爲一名法官,面對繁重而枯燥的審判工作,又應當持有怎樣一種心境呢?是僅僅把它當成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按部就班地去對待,還是始終懷有和投入某種信仰般的感情去耕耘?我想,想長久地幹好這份工作,必然是後者。

    我雖然是半路出家學習法律,但有兩段法律界人士特別推崇的話,曾經特別震撼和感動過我。一段是康德的,一段是培根的。康德說:“這世上唯有兩樣東西使我深深地震撼,一是頭頂浩瀚的星空,二是人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培根說:“法乃善良公正之術,口開填正氣,筆動喊冤情,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康德與培根的這兩段話猶如兩顆璀璨的寶石發出燦爛的光芒,深深地打動着我的心,成爲我心中的職業信仰。它告訴我,崇高的道德準則和慈悲的心腸纔是最好的法律。爲法官者,不僅要有法律信仰,還要有心懷悲天憫人之情懷。

    當一名有情懷、有溫度的法官,一直是我堅持的夢想。2020年六一兒童節,煙臺晚報政法欄目板塊策劃了一個活動,題目叫“hey,少年!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當時晚報隨機選了一些政法行業的普通幹警代表,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結合年少時的夢想,說幾句體會的話。我有幸接受了採訪。我當時說出來的話是“法條是冰冷的,人性是溫暖的,一份好的判決,有法條,也有溫暖。”當時採訪我的記者聽到這話後感動不已,誇我說得好。我自己也感覺到這句話說得挺好的,好就好在它是從我心裏面真實流出來的。

    客觀講,法官不是一個好職業,因爲法官每天面對的都是些塵世紛爭、人間瑣事,透過案件,法官總是不得不看到很多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這些東西看多了,容易讓人變得消沉。法官又是一個容易受到委屈的職業,有時候,縱使你懷有怎樣一顆公心,怎樣努力去查明案情,力爭作出一個相對正確的判決,當事人仍然不滿意,甚至還會遇到利益受損的一方當事人對你進行無賴式糾纏、懷疑性舉報。法官還是一個令人糾結的良心職業,面對社會大衆的苦難和不公,雖然你疲憊不堪,滿腹委屈,卻無法做到對這些苦難和不公視而不見,無法不悲憫、不同情,它逼着你不敢消沉、不忍心消沉。因爲你心裏明白,一旦你真消沉了,心冰冷了,法律就徹底變得冰冷了。冰冷的法律和冰冷的判決不會給社會帶來希望,只會增加它的無望。而這,在一個心存良知的法官心裏,是不被允許的。

    八年多的審判時間不算太長,我辦的案子也稱不上太多,但其中不乏讓我感到溫暖和驕傲之例。這些案子不在於我判得多麼公正、多麼正確,而在於我在這些案子中,在尊重法律規則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展現了我作爲一名法官的人性溫暖和悲憫情懷。比如一起商標侵權案件,我通過仔細查明案情,嚴格適用法律,以一起民事判決成功阻擊了公安和檢察機關對被告的不當刑事追責,踐行了我心中秉持的刑事司法應謙抑、審慎的理念。比如在一起跨省送達和保全案件中,我在當事人住處蹲守到接近凌晨,最終將那個四處躲債以及躲避法院傳票不收的外國老賴堵在賓館房間完成了送達任務。第二天我又趁熱打鐵,引導雙方當事人現場達成和解協議,徹底解決了糾紛。比如一起技術合同糾紛案件中,我遇到一個脾氣暴躁、當場解除代理資格趕走律師的殘疾人犟老頭,我儘管對這個人十分頭疼,但堅持認真審理,準確裁判,最大程度地維護了他的合法利益,並幫助他執行到位,最終找以實際行動徹底感化了他,圓滿化解了糾紛。再比如,我平時耐心觀察身邊那些默默無聞、身上閃爍着優秀品質的同事,記錄下他們那些令人感動的事蹟,利用業餘時間先後寫下了《好人劉姐》《黨員老範》等文章,這些文章沒有誇張,沒有矯作,沒有拔高,只有客觀真實的記述,感動了身邊很多同事的同時,也感動讀到它的社會公衆,讓人們看到了法院幹警真實鮮活的一面,消除了偏見,增加了理解。

    總之,作爲一名法官的第三重職業境界,也是最高境界,那就是有情懷。有了情懷,你纔會對這份職業保持長久的熱愛;有了情懷,你的內心纔會有持續前進的動力;有了情懷,你才能安於清貧、守住廉潔。有了情懷,你才能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在審判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更久。

    公正,專業,情懷。這就是我,一名知識產權法官心中的境界追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