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遊記》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

主要內容:悟空變老妖進洞,被吊起的八戒識出走了風聲。銀角大王與悟空大戰。悟空拋出壓從老妖處得的幌金繩將對手捆住。銀角大王念松繩咒解脫,反用繩捆住悟空。悟空變出鋼銼,銼斷繩子脫身。又變成小妖偷走幌金繩。銀角大王用葫蘆裝了悟空。悟空騙魔開啓葫蘆,乘機逃出,再潛入洞,偷得葫蘆。

行者哄兩個小妖得了兩個寶貝,謝了哪吒太子。兩個小妖得了葫蘆,想再試一試,口中學行者:“若有不肯,就上凌霄殿上,動起刀兵。”行者收了毫毛變的葫蘆。變成蒼蠅跟着小妖到了洞裏。兩個魔頭在飲酒,見小妖來了,問那猴子收進瓶子裏了嗎,小妖們俯伏在地說了實話。大魔暴躁如雷,二魔安慰他,少了兩個寶貝,還有三個呢,原來還有七星劍、芭蕉扇,還有幌金繩在他母親那裏,正好要喫唐僧肉,請小妖們接母親,用幌金繩拿下行者。

行者本想一棒打死兩個妖精,一想不行還不知道地方呢,便變了個小妖模樣,跟兩個小妖聊天,一個叫倚海龍,一個叫巴山虎,等快到地方時,取出鐵棒,雙雙棒殺,變了其中一個的模樣,結果走到洞口,卻哭了起來。

行者的可愛就在這裏,寧折不彎,“我爲人做了一場好漢,只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拜師父。”的確,玉帝都沒拜的行者,現在卻要拜老妖婆,否則就會走了風訊。他想了想還是想通了:苦啊,算來只爲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好行者,能屈能伸:“給奶奶磕頭!”說明來由,接着在前面帶路走到一處,掣出棒來,一頓掃蕩,盡數殺了,那老妖婆原來是一隻九尾狐狸。行者變成老妖婆模樣,進到洞裏,受兩個魔王拜禮,暗喜:“賺他兩個頭兒”,表現了行者像孩子氣般可愛。

這時候,被吊在房樑上的八戒哈哈笑了,難得八戒這會變聰明瞭些,眼睛尖,他告訴沙僧,行者彎着腰說我兒起來時,後面就掬起猴尾巴。行者故意逗八戒:“唐僧肉我倒不喫,聽見有個豬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將下來整治整治我下酒。”

這時報信的小妖衝進來,說孫行者殺了奶奶,好大聖化作紅光溜了。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把兩怪唬得魂飛魄散。老魔建議適可而止,把唐僧等還給行者,二魔不同意:“真所謂刀避劍之人,豈大丈夫所爲也?”好傢伙,妖怪也要當大丈夫呢,二魔銀角大王說我先去打,打不過再說。這場好殺: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用功。兩員神將相交,好便似南山虎鬥,北海龍爭。龍爭處,鱗甲生輝;虎鬥處,爪牙亂落。爪牙亂落撒銀鉤,鱗甲生輝支鐵葉。這一個翻翻覆復,有千般解數;那一個來來往往,無半點放閒。金箍棒,離頂門只隔三分;七星劍,向心窩惟爭一蹍。那個威風逼得鬥牛寒,這個怒氣勝如雷電險。

這是一場精彩的打鬥場面描寫,用對偶句式渲染鋪陳,把刀光劍影的爭鬥場面寫得驚心動魄,也寫出了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行者遇到對手,不怒反喜。心想,五件寶貝我得了三件了,這麼打下去太費功夫,不如用葫蘆或淨瓶裝了他。又擔心怪物不應答,決定用幌金繩,沒想到,那妖怪會念“松繩咒”,反過來把行者扣住,把之前的寶貝也搜去了。

八戒見行者被綁來,傻乎乎得不擔心,反而記仇拿剛纔行者說的話爲難他:“哥哥啊,耳朵可喫不成了。”行者反脣相譏:“呆子,可吊得自在麼?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了你們。”八戒正說他自身難保呢,行者已經用毫毛變了鋼銼鋸斷繩子,變了個假身被綁着。真身變了小妖立在魔頭旁。八戒犯渾還添亂:“栓的是假貨,吊的是真身。”行者變的小妖假意要打八戒,問他怎麼看出來的,原來八戒還是在高處看見行者的紅屁股沒變好,行者趕緊在鍋底摸了一把,把紅屁股摸給了。又用騰挪本事,把幌金繩弄到手。

得了寶貝,行者變成矮一號的孫行者在門外叫板,說是孫行者的兄弟者行孫,魔銀角大王拿出寶貝,喊他,行者天真,以爲假名字應了也沒事,哪隻颼的就被吸進葫蘆裏了。不過孫行者方面在煉丹爐裏百鍊成鋼,不會化了。二魔銀角大王喜氣洋洋回來,魔頭金角大王很高興,想看看行者是否化成膿水,開蓋瞬間,行者早已經變成小蟲飛出來了。

兩個魔頭互相勸酒,趁此機會,行者變了小妖在旁又偷換了寶葫蘆。得了寶貝,心頭暗喜:饒這魔頭有手段,畢竟葫蘆還姓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