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十)

小时候,娱乐项目极少,一场电影是难得的记忆。

村里人家有事,儿子办喜事了,女儿考上大学了,都会成为演电影的理由。甚而,某一家老人去世了,为答谢乡人的帮忙,都会极其慷慨的演上一场电影。

演电影的地点在大队部前边的广场上,叫东沟地的地方。地方不宽也不大,东北两面是墙,西面临池,南面是一个晒坪,是搭“幕景”的场所。小广场四通八达,是村子里重要的人口集散之地。

演电影的信息自然是从学校听到的,小伙伴们来自村子的角角落落,都是一流的信息传递高手。一听说傍晚有电影可看,整个学校便都兴奋了起来,仿佛要过节日一般,人人欢呼雀跃,个个喜笑颜开,听课听得精神,玩游戏玩得带劲儿,做作业的时间也提前了,只等着天黑的来临。

下午放学之后,我们便集结到小广场上昏天黑地的玩耍,有意无意的渲染着演电影的气氛。直到幕景搭起来,我们才吃了定心丸一般匆匆回家吃饭了。

吃饭吃的很潦草,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了事。抹一下嘴巴,向母亲打个招呼,一溜烟地跑向了东沟地。

月亮从东方升起,溶溶的光辉洒向大地,月朦胧,鸟朦胧,山朦胧,水朦胧。继而,村庄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银色光辉。

此刻,东沟地已成了欢乐的海洋。借着一盏挑起的微弱灯光,小伙伴们东奔西跑,南蹿北跳,一刻也不得消停。大人们还没有到,小板凳、椅子、长凳稀稀疏疏地摆了几排。大队喇叭也开始广播,发布着要演电影的消息,不知道的才大梦初醒般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三里五村的也隐隐约约听到了演电影的消息,匆匆扒拉扒拉碗里的饭,约上几个伙伴,急慌慌的上了路。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路上是青纱帐还是一览无余的白地,只要有电影,跑再远的路,心里也觉得值。

仿佛是有意等待外村人一般,演电影的迟迟没有到位。于是,我们就玩起了“捉迷藏”或“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小孩儿失迷瞪眼,站在场地的中央,大声呼唤着大人,几乎要哭出声来;大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也在大声呼唤着。一时间,大呼小叫,哭声笑声,不绝于耳。

青年男女刻意打扮了一番,约上心仪的人儿,大大方方地来到商店,买上一些零食,借着柔柔的月光走了一段路,然后闪身躲进漆黑的夜幕之中,独居一隅,说起了缠缠绵绵的悄悄话。

商店很是热闹,买小吃的、买玩具的、买烟买酒的络绎不绝,一时间蓬荜生辉。店主迎来送往,和颜悦色,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东沟地广场通向四周的路上,溜溜啦啦着来看电影的人,他们或夹着板凳,或提着椅子,说说笑笑,拖家带口,不急不慢地向小广场走来了。

演电影的人终于到了,带着两个重重的箱子,先把放映机从箱里拿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桌子上,接通电源,一束光亮投射到幕景上,喧闹声一时间静了下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