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九篇“子張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學生的言論。據記載這些言談都是發生在孔子去世以後,而那些先於孔子去世的一些學生均未出現,如顏回、子路等。

上文品讀了“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文中先是提到子夏認爲,作爲君子不該去追求小道。

如種地、種菜、看病、算命這些就是小道。子夏的意思是,這些小事是有可取之處,但是的對於君子來說,就不該去做這些小事了,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去傳道受教,去做那些能夠幫助更多人的事。

子夏這是提醒有追求的人,不要鑽研小道,怕一個人鑽進去出不來,拘泥於此。因爲學習爲人處世的大道理纔是根本。

後文子夏提出好學。子夏提出的方法,即是孔子所提倡的“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

子夏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天都能有所進步,能夠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

子夏認爲,每天能去學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然後每個月都能重新鞏固下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算好學了。

繼續下章: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註譯:

篤志:志,意爲“識”,這裏是強記的意思。

切問:問與切身有關的問題。

原文解析:

子夏說:“博覽羣書並廣泛學習,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有感解讀: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是子夏的名言,也是復旦大學的校訓。

子夏認爲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是修身養德的重要方法。

只有博學還不夠,還要篤志。篤志就是專業方向要明確,要有遠大的志向,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規劃。

“切問而近思”:“切”是懇切,“切問”就是發自內心地提出疑問,充滿着好奇心。當別人給你答案之後,你不能只接受答案就夠了。你要對這個答案進行思考,結合自身的體會和經驗進行反思,並且在身邊找到合適案例加以驗證,這就叫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仁在其中矣”意味着子夏並不是說這樣做就叫作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其實是治學的態度。“仁在其中矣”,意思是當你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就能離仁越來越近。

博學才能識廣,堅守志向才能專心致力,請教別人有關切身的事情,才能不好高騖遠,近思就是聯繫現實情況來自我思考。要想真正明白仁,要切問近思。

“仁在其中矣”,意思按照以上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就能離仁越來越近。

繼續下章: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註譯:

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業的工匠。肆,古代社會製作物品的作坊。

原文解析:

子夏說:“各行業的工匠要整天在作坊裏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君子要終身學習達到實現道的目的。”

有感解讀:

“肆”就是工作室,“百工居肆”指各行各業的工匠,比如木匠、鐵匠、金匠,手藝人的作坊。任何職業,在做事時,不能只靠自己在家裏想一想就行了。

所以子夏說,“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百工要想完成工作,必須在工作室中實實在在地操作,把產品完成好。

可以與之類比的是“君子學以致其道”。

君子如果想要去追求道,不能只憑空想,一定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要下苦功夫去鑽研,如同百工在他們的作坊裏不斷地切磋、琢磨。

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每行的工作方法,做工匠要到作坊裏磨鍊手藝,從早到晚,勤勤懇懇。

同樣,要想成爲一個君子,就必須兢兢業業努力學習,自始至終,在學習與實踐中領悟仁道的真諦。

所以,子夏強調“君子學以致其道”,否則,將一事無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