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之下:让人痛苦的不是病毒,而是人言可畏

嘿,你好朋友,我是邢福传~

昨天可以说,是我们村有史以来最反常的一天,在各种大大小小聊天群里,人们一直在聊天,在议论,直到凌晨一两点,仍然还有不少人在说话,可见非常热闹。

而在村子里,却特别安静,不像平时一样,车来车往,车水马龙,有人走亲访友,有人串门聊天,但昨天却没有。

车子在大老远就绕行了,大人们都纷纷告诫自家的老人和小孩,不要出门,就连平时农村里散养的鸡鸭,牲畜,都被圈养了起来。

之所以这么一反常态,那是因为,村里出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女大学生放假从外地回来,做核酸被检测出来是“阳性”。

这对于一个偏僻的村子,思想普遍落后的人们来说,也绝对是属于大新闻了。

而据从她做核酸,到结果出来这段时间,她已经回到村子里,也接触了很多人,所以当村长在群里面通知这件事的时候,一时间是人人自危。

而这位女大学生,以及她的家人,也瞬间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有的说她家人不会做事,小孩刚回来怎么让她到处走动。

有的人说,一看她就不是什么正经女孩,肯定在外面上学的时候,经常出去跟一些不良青年鬼混,更有直言不讳地说,当初她就不应该来到我们村等等,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而女孩她家人也在群里,我相信别人的这些议论,他们肯定也能看到,只是不想激起大家更猛烈的抨击,所以才一直不敢做声而已。

我本以为, 新冠之下,病毒已经让人很痛苦了,可万万没想到,人言可畏比起病毒,更让人痛苦和心寒。


01

比病毒更让人绝望的

是来自周围人的舆论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女孩,或者她的家人,当被告知自己被检测出来是“阳性”时,就已经足够让人慌张,和不知所措了。

毕竟我们从新闻,电视上也看了不少关于疫情的报道,也深知这种病毒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当事人这个时候心里得有多么脆弱,多么敏感,多么需要更多人的安慰和帮助。

但等来的不是安慰和帮助,而是等来各种议论,各种指指点点,而且很多都是别人乱自猜测的,如果是你,你得有多绝望?

说真的,我不是舆论者,也不是当事人,或者她的家里人,我只是以一个中间人的态度冷静地去看这件事。

这一刻我才深深地懂得什么叫“人言可畏”真挚做人从自己开端,但更需要人人参与,说话,做事,要反复思考,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做不好事没关系,但如果做不好人,那就麻烦了。


02

比病毒更让人绝望的

是来自身边人的善变


知名作家“陶瓷兔子”曾说:生活一切如意的时候,谁都想扮演好人,锦上添花,美好善良,可最考验人品性的,不是春风得意时的善举,而是看一个人失意时,会如何安放善良。

是的,这世上,最薄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

在女孩没被检测出来之前,她以及她的家人,跟左邻右舍相处得都不错,邻居们常常都夸女孩聪明懂事,毕竟村子里能上大学的女孩子也不多,她是其中之一。

但被通知,这个女孩的检测结果之后,她身边的人,仿佛都瞬间变了一个样,邻居们,个个大门紧闭,一句安慰的话没有也就算了,甚至还各自揣策。

她在外面是不是作风有问题,还是在外面干嘛干嘛,这与昔日邻居友好的形象,简直是一夜之间,判若两人,不分青红皂白,就下定论,给别人贴标签,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一件事。

我相信,如果女孩听到她身边人,是如此议论她,对她千夫所指的,我想这些话,身边这些人的善变,比起病毒,对她的伤害更大。


03

比病毒更让人绝望的

是人们坚信“晕轮效应”


因为女孩不是他目前这个父亲亲生的,而是在她几岁的时候,她母亲带着她改嫁过来,来的时候才几岁,而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可以说她已经来到村里十多年了。

原本这件事,跟她被查出来是“阳性”这件事,毫不相关,但在这件事出来之后,有不少人,干脆直言不讳地说,她当初就不应该来到我们村,要不然就不会这样了。

虽然,这两天女孩,和她的家人,饱受各种痛苦和折磨,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那是因为,最终查出来,并不是女孩的问题,而是她做检测那一个管子里有人是阳性。

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管子,是做20个人,所以当这个管子里被检测出来有问题之后,相关人员就会先把这20个人及时隔离起来,然后在逐一排查。

虽然不是自己,但这么多流言蜚语,已经传出,这女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记得村长刚通知的时候,就有一个人大声的说,呸,她当初就不应该来到我们村。

当然,我们也很理解,此刻他们心中的这种心情和恐惧,谁都不想,自己的身边有人被查出有问题,虽然不是自己,但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

但很明显,对方说这句话完全是不合理的,要知道,人家来到村子里,少说也是10年前事情了,两件事根本毫不相关,而且最终也不是她本人的问题。


但仍然有不少人,把这些本毫不相关的事,联系起来,说她这样,肯定是她,在外面上学不学好,鬼混,作风有问题,甚至当初不应该来村里等等。

是的,我们的身边有时候并不缺少这一种人,常常会以一件事去评价,甚至是断定别人的一生,别人要是做错了一件事,那么这个人永远被他钉在耻辱架上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把这称为“晕轮效应”,“晕轮”一词是指光环笼罩月亮时,月亮周围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

这种效应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这或许也是女孩和她家人万万没想到的,要真的是病毒,可能都没让它们这么痛苦,但是周围人的千夫所指,却让它们久久不能治愈。

由此可见,有时候我们的这种想法,这种以偏概全的言论,对它人的伤害是巨大,甚至是不可挽回,只有层次越低的人,才越喜欢给别人下定论,你觉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