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孩子是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當老師與家長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聽到過很多這樣的話:

“我家孩子越大越笨了,小時候是非常聰明的。”

“怎麼感覺孩子最近反應變慢了,腦子好像也變笨了呢?”

在很多家長眼裏,孩子越來越“笨”了。

其實,並不是孩子真的不聰明,而是長期懶散、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了“積懶成笨”。

01

孩子並非不聰明,更多是懶得學習

之前有一位老師朋友分享了她班上的一件事。

她在上課時檢查學生幾個反覆強調的知識點,發現心不在焉的小A,提問其中一個,小A直接“不會”。

她不想耽誤上課,就要求小A大課間時去辦公室找她背誦。

在辦公室裏,她又讓小A背那個知識點,結果小A直着眼睛說:

“我笨,背不過。”

這個孩子平時活蹦亂跳,反應敏捷,現在爲了應付她,居然說自己是“笨蛋”,她真是又氣又好笑。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笨孩子?更何況小A一點也不笨。

在現實中,特別聰明的和特別笨的人都是極少數,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

真正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差距的,是持續的努力和良好的習慣。

而大部分孩子的“笨”,都是由懶養成的。

這就是“積懶成笨”。

所謂“積懶成笨”,就是孩子長期懶得學習,懶得思考,久而久之,思維遲鈍了,學習跟不上了,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差。

就像人的大腦,會遵循“用進廢退”的機制,越是勤于思考運用,便越靈活;而越是懶惰不動腦,它就會像逐漸生鏽的鏈條,越來越難以運轉。

一個人如果長期懶惰,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只能自食惡果,變成一個真正的笨蛋。

02

那些“笨”孩子,正在被懶惰拖垮

“積懶成笨”現象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是這兩種懶在作祟。

一種是行爲上的懶。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不願意寫作業或拖到最後才寫,一回家就抱着手機不放。

另一種是思維上的懶。

上課拼命記筆記,但基本沒動腦;寫作業只做簡單題,遇到難題直接說不會;熬夜學習到很晚,可效果卻不盡人意。

這兩種懶惰,正在一步步拖垮孩子。

雙減之後,在各種研討會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中考刷掉懶人,高考刷掉笨人,既懶又笨活該被刷。”

“雙減雙減,初中讓你不用補,高中讓你補了沒用。”

聽起來十分扎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懶惰一旦成爲一種習慣,懶得思考,懶得認真,將嚴重影響學習。

很多家長認爲只要嚴格督促孩子就行了,卻不知表面的懶惰容易發現,深層次的懶惰卻難以察覺。

明明孩子學習刻苦,爲什麼成績還上不去?

爲什麼孩子考試做題總會粗心丟分?

……

因爲他們的努力,都是“假努力”!

看似用了十二分功,卻動筆不動腦,懵懵懂懂,學習效率極其低下,實際收穫可能只有其他人的一半。

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一切努力都是作秀,等到了高年級,將越學越喫力。

唯有把知識與思考相結合,才真正觸及到了學習的本質。

好比作家林清玄說過的:

“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着。”

只有喚醒內心的種子,孩子才能擺脫“僞勤奮”,收穫真知識。

03

每個懶孩子背後,都站着“越位”的父母

就像“笨”不是天生的一樣,很多孩子也不是生來就懶的。

孩子的“積懶成笨”,和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係。

有些家長,對孩子完全放任不管,卻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想起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一段對話:

劉星媽:小時候給你報藝術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哎,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

還有些家長,則奉行“包辦式”教育,恨不得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

從孩子小時候到長大了娶妻生子,都一手包辦。

幫孩子收拾書包,整理房間和玩具,於是孩子總是丟三落四,這忘了帶,那忘了拿。

過度包辦,只會讓孩子覺得“這是我媽媽的,不關我的事”。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就在旁邊盯着輔導,孩子一遇到不會的,轉頭問爸媽就行。

如此一來,孩子又如何能學會主動學習,獨立思考?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曾提出一個理論,叫“習慣性愚蠢”,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爲某種原因,對學習產生懷疑,從而喪失自信心。

而這裏所指的“某種原因”,大多來自於家長的某些做法以及錯誤習慣,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父母的“越位”和“錯位”,正是孩子懶惰的根源。

04

培養良好的習慣,纔不會“積懶成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差異,歸根到底,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

兒童時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孩子培養習慣的關鍵期。無論這個過程有多痛苦,家長都要嚴格要求孩子,全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珍惜時間的習慣

有些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制定科學的時間規劃,明確期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珍惜時間,絕不拖延。

2、專注學習的習慣

專注是絕大多數優秀孩子的共同特點,但大多數孩子好奇心強,往往很難專注學習,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才能更好的訓練專注力。

3、勤于思考的習慣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家長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提問,善提問,運用啓發式的問題激發孩子思考的慾望,才能促進孩子積極地思考。

4、獨立自主的習慣

“你學習就好了,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學習未必會拔尖。

孩子在生活上過度依賴父母,在學習上也很難做到獨立。

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纔是父母對孩子明智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