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擺爛五天後,我徹底想明白了三件事

01

上個月,因爲周邊疫情的原因,我居家了五天。

那段時間,我的內心很糾結、迷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寫作好幾年了,並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榮譽、收益以及預期的成績。

已經很注意飲食搭配、也定時鍛鍊了,體重還是在原地不動。

儘量在多看書了,爲什麼還是覺得知識面不廣?

所以我經常捫心自問,我到底還要堅持寫作、運動、閱讀嗎?

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爲什麼並沒有比別人更好?

藉着這五天的居家時間,我決定,乾脆擺爛五天,放縱自己五天,看是不是更舒服?

於是,我放棄了對自己的任何要求和對未來的任何想象,這五天就任自己想幹嗎幹嗎,怎麼舒服怎麼來。

擺爛日常如下:

完全不遵守之前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什麼睡,早上愛賴牀到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於是我這五天基本上都是晚上十二點左右才上牀,早上九點才起牀。

不讀書也不寫作,天天刷手機,看小說,看短視頻,想看什麼看什麼,一起牀就手機不離手,我之前給手機設定的四個小時閱讀時長到了下午就用完了,我手動解鎖繼續刷。

不再考慮健康、養生,不想做飯就點外賣,全點自己愛喫的重口味,比如炸雞、脆皮五花肉、燒烤等等,開啓暴食暴飲模式。每天運動一小時也完全取消,除了簡單地拖拖地、晾曬一下衣服,其他時間幾乎完全就是躺着的狀態。

就是這樣過了五天所謂“自由自在”的生活,你以爲,我開心了嗎?舒服了嗎?

不,恰恰相反,我更加空虛、迷茫,甚至頹廢,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02

通過這五天的擺爛,讓我徹底明白了三件事。

1、也許你目前的狀況並不好,但擺爛只會讓你的狀況變得更差。

當我糾結運動並沒有讓我體重減少的時候,至少它沒有增加。

當我糾結寫作並沒有帶給我想要的成績和榮譽的時候,至少寫作讓我更深地反省自己,時時鼓勵自己。

擺爛這五天,我確實不需要動腦子,也不需要逼着自己運動,但是回饋我的就是長時間刷手機帶來的眼睛的痠痛、晚睡導致的臉部浮腫和黑眼圈、體重增加的兩斤,還有內心的空洞、封閉。

2、擺爛就是對惰性的放縱,它無法獲得你想要的自由

村上春樹曾經採訪過一個田徑冠軍:你是否也有賴牀不想跑步的時刻?冠軍平靜地回答:當然是。

誰的身上都存在惰性,就看你如何克服它。

擺爛就是什麼都不想去想,什麼都不想去做,把身體置於隨意而爲的舒適區,把精神囚禁在稍縱即逝的即時快感裏。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擺爛的人,是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的。

3、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張德芬說:真正的快樂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過程就能夠讓我們雀躍,這纔是人生應該追求的目標。

我最忿忿不平的就是:爲什麼我那麼努力,仍然和身邊那些天天追劇、逛街的同齡人並沒有多大的不同?

我的努力沒有給我換來財富、地位、名譽,那麼我爲什麼還要努力?

這就是我那幾天憤然擺爛的原因。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我的努力是我心甘情願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享受到了快樂,所以我爲什麼要誘導自己去過擺爛的生活呢?

因爲對自己有要求,因爲對生活有追求,因爲對未來有期盼,所以,擺爛不適合我。

03

通過這五天擺爛,讓我深刻地明白,我過不了那種擺爛的生活,我會爲虛度的時光而羞愧,會因爲沒有盡力追求而後悔。

所以我決定,繼續堅持寫作、運動,繼續追逐我的夢想,但我不再糾結、迷茫。

所有的糾結、迷茫,不過只是因爲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沒什麼想的,就是一個字“幹!”

決定不再擺爛後,我明確規劃了自己的生活:

堅持早上6點半起牀,寫作一個小時,這個時間段頭腦清醒,適宜構思,就寫故事類。

按時上下班,以積極的態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中午午睡或小憩半小時,以便有充實的精力開展下午的工作。

每天下午下班後,回家第一件事是運動一小時,7點半之前喫晚餐。

晚上最少安排一個小時閱讀時間。

每週完成兩篇以上公衆號文章,爭取一個月寫一篇短篇小說(1萬字以以上),寫作時間定於週末或是每天晚上寫半個小時。

每月必須讀完四本以上的書,各種體裁都可以。

《琅玡榜》中有這麼一段臺詞:“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爲我願意。若是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 固然可喜。可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感情如此,生活亦如是。

我這麼努力,是因爲我願意,若是以此,換得回報,固然可喜,可若是沒有,我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一切盡是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