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內心迷茫而不定性的人,生活不幸福是必然的



《包法利夫人》這本書的作者福樓拜是法國十九世紀中後葉重要的文學大師,被人們認作“現代小說”的鼻祖,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短篇小說集《三故事》等。


一八五一年,時年三十歲的福樓拜正式開始着手寫作《包法利夫人》。當時他的密友路易·布耶給他講了歐仁·德拉瑪的故事。


德拉瑪是一名實習醫師,他在魯昂醫院擔任住院內科或外科醫生,在附近的一個小鎮上也有診所。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個比他年長許多的寡婦,她一去世,德拉瑪就娶了附近一位農夫家年輕漂亮的女兒續絃。她自命不凡、生活奢侈,很快就厭倦了自己乏味無趣的丈夫,一連找了好幾個情人。


她買起衣服來從不考慮自家的財力,債務很快就積累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她最終服毒自盡,隨後德拉瑪也自殺身亡。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福樓拜對這個不幸的小故事非常關注。


5年的時間,幾度放棄、無數個手稿的廢棄、上千個不眠之夜,這位充滿浪漫主義思想的作家最終完成了一部真實再現社會風俗的現實主義小說。


小說以上面的故事爲原型,講述了愛慕虛榮、喜歡幻想的農家女艾瑪嫁給了鄉村醫生包法利之後因不滿婚姻生活的平庸與乏味,兩度出軌,最後債臺高築,無力償還,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殺。


包法利夫人能不能不自殺?


按福樓拜的說法是,她必須得死,哪怕寫到她死了以後,福樓拜坐在自家門口大哭。


包法利夫人生活的年代,浪漫主義盛行,她這個層級的社會女性,信息極度閉塞,對於愛情最初的認知,來源於不切實際的愛情小說,卻沒有任何其他信息源提醒她,這樣的愛情多半是一場華麗的騙局。


在當時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如果一個人的性格、經歷和包法利夫人高度一致的話,她很有可能會選擇自殺這條路。


而如果是在現在,像包法利夫人這樣的人也許可以不自殺,但她也一定過不好自己的生活。因爲從頭至尾,她都是在迷茫中度日的,而且她的性格太不定性,總是想一出是一出,追求變化與刺激,也註定了她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01 她認清不了自己的身份


艾瑪本來是出身於普通農家,住的地方有穀倉,有麥袋,有柵欄,有公雞鳴叫,有蒼蠅順着喝過的玻璃杯往上爬,還有嚴寒的夜晚和在田野裏亂竄的狼。


可是,她卻一心向往超越階層的浪漫和奢侈,處處表現出她與衆不同特立獨行的一面,連她自己的父親都覺得她“有才情,不宜於種地”。


她愛大海只愛大海的驚濤駭浪,愛新綠只愛新綠點綴在廢墟之間,喜歡教堂是喜歡教堂外面的花卉,喜歡音樂是喜歡那些你情我愛的歌詞,喜歡文學其實是喜歡文學的浪漫和刺激,一切事物,她非要從中得到切身利益不可。凡是無助於她的心靈宣泄的東西,她都視爲無用,不屑一顧。


結婚後參加了一次舞會,她就巴巴地想融入那些所謂貴族豪門的生活,想和他們打成一片,並且自此以後,訂閱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會的報紙雜誌。


她知道巴黎哪個劇院在演新的歌劇、巴黎高級裁縫師家的門牌號碼,她大量閱讀各種通俗小說,從書裏研究社會名流的傢俱擺設和生活狀態,從書裏假想自己的戀愛對象,做夢都想住到巴黎去,在她心裏,巴黎就是她的天堂。


她把自己想象成高層貴婦,把丈夫原來的傭人辭退,找一個新的女孩子重新培養,不準戴帽子,要用尊稱稱呼她,端茶送水要用托盤,進房要先敲門,還教她熨衣服、漿衣服以及伺候女主人穿衣服;儘管沒什麼人需要她寫信,她也買了很多紙筆和信封。


雖然婚後只是小康家庭,她卻所有的喫穿用度都要貴族化,偷情時給情人買的禮物住的酒店也都要高級化。


當然,人嚮往高處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但是她沒有弄明白的是,如果自己的實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要麼就是腳踏實地過好眼前的生活,要麼就是奮起直追讓自己的實力能允許自己進入她眼中的高級階層和生活。


而她,兩樣都沒做到,一方面她厭惡自己的老公,討厭現下的生活,一方面她又不思進取,也不敢離婚,只是每天煩躁抱怨,最終出軌、欠債,甚至自殺身亡。


02 她認識不清愛情和婚姻的本質


在整部作品中,艾瑪和三個男人有過感情糾葛,分別是丈夫包法利、情人萊昂和羅多夫。


萊昂是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生,是個所謂的“見識廣博舉止文明”的年輕男子,艾瑪和他走到一起有必然因素。


艾瑪第一次主動點燃了對方情感的烈火,但還是保留了一點理性。艾瑪挽着萊昂的手臂在街上走,只是被鎮上的長舌說三道四,並沒有發生性關係的後果。直到他們之間感情升溫,就在一層窗戶紙快要捅破的時候,萊昂在母親的逼迫下,離開了榮鎮,去別的城市工作。


而萊昂離去了,她的感情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斷線的風箏總是要落在地上的。飛過了,再掉下來,引起的是更深的飛的慾望,這慾望導致艾瑪後來變本加厲的感情遊戲。


這時,羅多夫出現了,他與萊昂有本質區別,萊昂是一個羞怯的、擁有一顆浪漫心的青年。但羅多夫和萊昂大相徑庭,他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花花公子。


他的使命就是與女性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與新的陌生女子的豔遇是平衡他情感的唯一方法。


他們的相遇,從羅多夫角度看是一個花花公子勾引女人的過程。


像羅多夫這樣的風流男子,引誘或者摧毀一個女人,都使用類似的方法,即使女方智商平平,這樣的方法也容易被女方明察秋毫,但是關鍵就在這裏,艾瑪的智商不容置疑,她明知道羅多夫是一個花花公子,應該也有所準備,但是艾瑪的空虛和寂寞是一個最強大的敵人,艾瑪這一顆野性的龐大的騷動的心永遠都在尋找一種遭遇,就像包法利先生飛蛾撲火一樣撲向她,她也像飛蛾撲火一樣撲向別的男人的懷抱,撲向危險的情感遊戲。


在所有浪漫的模式黔驢技窮後,風流成性的羅多夫產生了厭倦,尤其是在艾瑪想要爲這段婚外情找個出路,幾次三番流露出要私奔的情況下,災難的結局出現了。


在無法承受壓力的情況下,他一走了之,剩下艾瑪在空前的失落中一天天崩潰。


有一次,包法利先生帶艾瑪去城裏看戲,又遇見了萊昂。於是艾瑪在羅多夫的懷抱裏墮落了一次之後,又回到了萊昂身邊。


所謂的舊情復燃在艾瑪這裏當然是一個情感的慣性,但萊昂那邊,一切已經改變了。


他從一個羞怯的青年成長爲一個見過世面、知道如何與女子玩感情的男人,而此時的艾瑪幾乎把自己放逐到了汪洋大海之中,一個更有魅力的萊昂就是大海里的救生圈,她抓住萊昂自然再也不會放手,有了與羅多夫私情的那些鋪墊,以艾瑪的這種性格,說她墮落也好,說她飛翔也好,速度會越來越快,變本加厲。


她在與萊昂的第二次相遇後,慾望瘋狂地燃燒,從此便只生活在慾望裏了,與傳統“道德”家庭幾乎劃清了界限。


然而,時間久了,他們也互相開始厭倦對方,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放到婚外戀,也是一樣的結果。


不管是對包法利,還是對萊昂,亦或是對羅多夫,每一段感情的起始階段,艾瑪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以爲找到了夢想中的靈魂伴侶,以爲愛情能夠給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熱戀之中,可不需多久一切就歸於平淡和瑣碎了。

不是她覺得對方乏味無趣了,就是對方覺得她太不切合實際了。

艾瑪終其一生都在愛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最終也沒找到那令人魂牽夢縈的夢幻之愛,反而落了個服毒自殺的結局。


艾瑪的悲劇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她對愛情和婚姻的錯誤認知。

在艾瑪心裏,愛情應該像浪漫文學小說裏描寫的一樣,驚心動魄,熱情狂烈。

她最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波瀾不驚的日子,希望每天充滿驚喜和冒險。

事實上,愛情的神祕色彩是人們主觀賦予的,藝術高於生活,藝術作品中的愛情往往也是如此。


愛情沒有想象中那麼夢幻,它不會脫離麪包而存在,也不能使生活裏的煩惱和困難憑空消失。

愛情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在經過或長或短的熱戀期之後,它會褪去激情的外衣和表面的光環,歸於日常的瑣碎和柴米油鹽中。

愛情也需要煙火氣息,細水長流,平平淡淡纔是真。


婚姻當然也一樣。


結婚之前她對於包法利也是有期待的,有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看到包法利也會臉紅,也與他一起喝酒聊天,但是她結婚後不久就後悔了,因爲她發現包法利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木訥、無趣、呆板,和她沒有一點共同愛好。

但沒有人逼迫她嫁給包法利,包法利自始至終也沒有隱瞞過自己的本真性情,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有很多人認爲艾瑪婚姻生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爲她嫁了個不懂自己、和自己三觀不同的老公,但其實,對於艾瑪這種心性不定只追求刺激與變化的女人來說,她嫁給任何男人都不會幸福的。


因爲她永遠都是在追求新鮮勁。你看她與萊昂和羅多夫,他們都是她自己心甘情願獻身的情人,是她追求到的所謂的“真愛”吧,可是一段時間過後,還不是一樣都互相厭倦?


作品中,艾瑪每每對感情現狀不滿和失望時,她都是選擇換一個男人來戀愛,她一直期盼找到一個完全符合自己標準的男人,可這樣的機率幾乎爲零。


哪裏有百分百完美的男人呢?


她對感情越是狂熱地追逐,越是受到挫折,她在男人的眼裏,已經由一頭美麗的獵物變成一頭令人恐怖的猛虎,誰願意被一頭猛虎追逐呢?


艾瑪最終的命運當然是被擺脫。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艾瑪在追逐感情時的處境,那可以說是令人揪心的,她想要得多一些,結果卻喪失了所有:在對奢華的追求中慢慢喪失了金錢,在對自由的追求中慢慢喪失了別人對她的尊重,在對性的追求中慢慢喪失了母愛,結果她既沒有得到奢華,也沒有得到自由,甚至連她最狂熱的愛情,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實,與其不停地更換伴侶,不如耐心地與對方在相處中磨合。



03. 她沒辦法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她不是一個好女兒,不是一個乖學生,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母親去世的時候,她哭了又哭,寫給老爺子的家信也是滿紙悲痛情思,害得老爺子還以爲她病了特意跑去看她,結果她卻是爲自己不再蒼白的人生和不再平庸的心靈內心暗暗得意,靠着習慣和虛榮心撐持着自己對母親的哀思,然後很快就心境平靜了。


她父親曾經爲她們送來火雞並在她家呆了三天,這個女兒竟然覺得她老爹閒聊起來總離不開莊稼、牛犢、奶牛、家禽和鄉鎮會議,而且往柴架上吐痰,在臥室裏抽菸,因此等老爹一走,她竟然有一種輕鬆感,連她自己都感到喫驚。


結婚幾年,總是她老爹給她寄火雞、寫信,而她竟然都從不回去陪陪他。


在修道院的時候,修女們教她唸經、靜修,以爲她會接受神的感召,而其實她每天沉迷於各種通俗愛情小說,幻想各種不切實際的貴族生活。


她剛去修道院的時候不僅不覺得乏味,反而樂意與修女們相處,但是沒過多久,她就變得懶怠了。


剛結婚時,她還偶爾做下家務,幫丈夫寫信催下債務,和丈夫聊聊詩詞、彈彈鋼琴,但是,很快,她就完全不管家務,越來越乖戾任性。煩躁不安,逼得丈夫不得不搬家。


剛懷孕的時候,她也有初爲人母的喜悅,可是因爲家境窘迫不能按她的意思買一些孩子用品,她就賭氣什麼都不買了,將一切都交給女工去做,既不選擇也不商量,而且盼望生個兒子,只爲兒子以後能爲自己出一口氣,孩子生下以後,得知是個女兒,她竟然當場昏了過去。


在以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管她是出去偷情,還是在家裏,她對孩子基本上都是不管不顧的。


艾瑪這個人,從來都是不定性的,她過分感性,過分需要他人的關注。她無法忍受困難,雖然表面淡漠,不動聲色,內心卻是情緒起伏。對他人的批評特別敏感,極度關心自己的外貌。


她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不定時炸彈。最終,炸死了自己,炸燬了自己的家,炸燬了自己原本可以擁有的幸福。


04 寫在最後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我們是否真的滿足過自己現在的生活?是不是總會在不經意間抱怨不夠有錢、沒有遇上好的另一半、工作不順利、社會太多不公平。


是的,每個人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有着不滿,因爲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幻想,未來可以更好。


我們每個人可以擁有包法利夫人的想法,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尼采說過:你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爲什麼要做這件事?爲什麼想成爲那樣的人?爲什麼要走那條路?這些問題正是自己人生迷茫的關鍵所在,不瞭解這些問題,你也就找不到人生的答案。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善於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徒然浪費自己的時間。

 

懂得珍惜的人,即使行在泥濘小徑,也會欣喜於春風偶然拂面。


不懂知足的人,即使周圍花團錦簇,每一天也只覺得煎熬。


與其日日抱怨生活不盡如人意,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學着接受。


得到的,就用心珍惜;錯過了,便含笑放下。


用力去擁抱愛人,磨合久了總能心心相印。


用心去成就自己,未來的每天都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