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錦囊161|擁有這個判斷原則,讓你真正深度工作

Q:素心,我現在能夠稍微深度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感覺時間還夠長,還是被各種瑣事打斷,怎麼辦?

36歲的大學教師小凡,除了授課和行政工作之外,還要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做科研時,發現很難專注思考,前來諮詢。

Q: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深度工作》一書。要達成深度工作的狀態,準則四,也就是最後一個原則是摒棄浮淺


我們如何摒棄浮淺?

第一,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

爲什麼呢?作者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每一個人每一天深度工作不會超過4個小時,所以,你的深度工作其實是有限度的。

對我來說,我會覺得,心理諮詢的工作,其實也算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定義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

而進行諮詢工作,在50分鐘或90分鐘時間內,諮詢師要專注地全情投入在當下和來訪者的溝通中,沒有其它干擾,自己也要充分調動認知達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才能真正地服務好來訪者。

所以,其實每一次諮詢,諮詢師是比較耗損自己的,也就需要專門的休閒時間關愛自己,供自己恢復能量。以前大家看新聞,會看到有些心理諮詢師自己崩潰了,其實就是隻耗損了自己的能量,但沒有補充能量。

如何補充自己的能量?個人體驗,成長團體,冥想,繪畫、音樂、散步、閒情逸致……各類方式,其實都是補充自我心理能量的方法。它能讓你從高認知能力的極限中出來,從而享受放鬆。

所以,我們需要給自己做好任務計劃表。我在作者基礎上列舉了一種計劃方式:

優先安排並保證深度工作的時間,不超過4小時;再把浮淺工作的時間都列出來,變成一個清單,在深度工作之外的時間就可以自由組合安排;最後還要給自己的時間留白,有一段時間什麼都不安排,留白一是爲了應付突發任務,二是讓自己變得靈活。

第二,定量分析每一項活動的深度。

如何判斷一項任務到底需要深度還是浮淺呢?作者的這個判斷標準非常簡單而實用:

如果一個剛畢業還沒受過特別訓練的大學生完成它,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需要幾個月,那就需要深度工作。讓我有些驚奇的是開會,其實有些會議也是需要深度工作的。比如,你是銷售總監,開本部門的銷售KPI會議,你是拍板者。一個大學生可能坐上你的位置需要幾年,這樣的會議就很有價值,也是需要重視並深度工作的。

所以,深度工作其實很靈活,並不都是自己獨處的時間。而在其背後,則是兩個標準考量:價值貢獻和能力成長。

對你來說,深度工作更適合: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價值回報,以及鍛鍊和提升你的能力。這也是,我們衡量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

第三,有意識地控制浮淺工作的時間。

比如,是否能把你的浮淺工作時間控制在50%以內,但如果老闆給你安排的工作任務有太多的浮淺工作,你就可以向老闆爭取減少此類任務。因爲,衡量工作的是創造的價值,而非其它。

我們也就要隨時隨地地分析自己浮淺工作的時間。在這方面,我也深有感悟。我在2020年,其實還在做大量的浮淺工作,但我發現,這樣的工作任務難以讓我產生價值,所以,我就主動調整了任務類型,爲自己爭取更多的能從事深度工作的時間,從品牌工作轉向培訓工作,也是出於考慮。我甚至爲了節省交通時間,跟領導爭取坐班時間。這些爭取,都讓我離深度工作更近。

所以,我也很感謝目前的公司,非常人性化,讓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深度工作。

在這方面,我還有一個祕訣:把你的浮淺工作進行思考,縮短浮淺工作時間,增加深度工作時間。比如培訓工作中,也有大量的準備工作,這方面事務性工作就是浮淺工作,我就儘可能將他們流程化,以最高效率節省這部分時間,節省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從事深度工作。

這方面跟德魯克的思路不謀而合,在對你重要且有價值的事情上多投入時間,而在不得不做但又沒有那麼大價值的時間上提高效率,共同工作,就能讓自己不斷地讓時間增值。(時間記錄才顯得如此重要,客觀的數據纔能有效地幫你分析)

歡迎大家查看時間增值的祕訣:

第四,給自己的工作設置每日截止時間。

在書中,作者提到,每天5點半就結束工作。也就是,確定了一個堅定的目標,在某個固定時間後就不再工作,然後再工作中尋找提高產出的策略以達成目標。比如,晚上就不是最佳工作時間,就不要安排深度工作。明確地拒絕浮淺工作,但這部分需要自己可以承受拒絕的損失。

總而言之,摒棄浮淺,就是幫助自己不斷減少浮淺工作,從而爲深度工作節省出更多精力。在其中,善用時間就非常重要。

“原來如此,類似於部分行政工作,其實就比較浮淺,看來,我得有技巧地拒絕。”小凡總結。

你會如何摒棄自己的浮淺工作?歡迎分享和交流。

小貼士:

今天的分享來自《深度工作》,它是一本幫助你提供學習和工作效率,提升專注力的書籍。如果你感興趣,請關注我接下來的心理錦囊。

心理/生涯諮詢師素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美國正面管教父母講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人際關係諮詢顧問,英國思維導圖導師。

個案時長1000+小時,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結果爲導向,陪你玩轉職場,情感家庭幸福,設計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歡!

本錦囊來自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在此鳴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