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抱未開的李商隱

唐詩人崔珏曾寫過一篇著名的悼亡詩《哭李商隱》,緬懷好友李商隱,替他打抱不平。詩中說他“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可說是對他才華遭遇最爲精到的概括。李商隱自稱皇室後裔,但並未得到官方認證,自然也就沒有給他的前程生活帶來什麼實際好處。倒是他李氏一族也算是書香門第,雖然門第不高,好歹也是官宦世家,曾祖父還曾中過進士,五代以內,都曾做過縣令之類的基層官員。只是到了李商隱這代便家道中落了,因爲他父親過世得早,那年他才十歲。所以生活十分清苦,他說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艱難一至於此。但他天賦既佳,學習又勤奮,“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是個神童級的孩子。

公元825年,李商隱移家洛陽,認識了當時的文壇名家白居易和令狐楚等前輩。白居易十分欣賞他的才華,甚至開玩笑地說:“我死後,得爲爾兒足矣。”令狐楚對他更是看重,親自教他官府奏章之學。那時官方文章注重駢儷,自成體系,學得此行,做個幕僚是綽綽有餘的。令狐楚還“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對他生活上諸多照顧,並讓兒子令狐綯跟他結爲好友,共同學習交流。後來又聘其入幕爲巡官,曾先後隨往鄆州、太原等地。在跟隨令狐楚的這段時間裏,李商隱不僅生活無憂,詩文漸佳,還增長了見識,初識了官場。並先後幾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第。直到他24歲時,在令狐楚的力薦之下,終於考中進士,此時他的考齡已經十年了。應該說,李商隱能順利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完全得益於令狐楚的教導援引。說令狐楚有大恩於李商隱是一點也不爲過的。

令狐楚的去世讓李商隱的人生之路變得開始坎坷曲折。那時李商隱剛剛考上進士,正欲施展抱負,實現遠志。令狐楚卻突然離去,這讓他頓時無所憑依。這時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正好無所適從的李商隱痛快地答應前往涇州,作了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很是欣賞,還把女兒王晏媄嫁給了他。這樁在當時看起來郎才女貌幸福美滿的婚姻,卻將李商隱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牛李黨爭”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爲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鄭覃爲首的李黨之間的權力爭鬥。牛黨代表的是庶族出身的進士官僚,李黨代表的是士族出身的貴族官僚。他們有不同的理念、閱歷和傳統。新興的庶族階層與沒落的門閥世族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兩黨註定是一對宿敵,相互的纏繞爭鬥持續了四十餘年。乃至於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早年對李商隱有厚恩的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屬於“牛黨”,而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爲“李黨”的成員。李商隱與王茂元的女兒結婚,被世人誤解爲棄牛投李,屬於政治上的投機分子。政治上最講究忠誠,能力倒在其次,黨政激烈的時候左右搖擺,最容易變得兩不討好,遭人厭棄。宋朝的蘇軾就因爲新舊黨爭之時,左右皆得罪,後來遭到貶謫,後半生蹉跎蹭蹬,差點客死蠻荒之地。李商隱身處黨爭時代,一個不小心,就捲入了殘酷的黨爭之中,處境十分不妙。其實當時的李商隱纔剛剛進士及第,還沒真正進入官場,一個初出茅廬閱歷淺顯的年輕人,根本夠不着朝廷核心的黨爭高度。但跟他關聯密切的令狐楚和王茂元,可是牛黨和李黨中有分量的人物。受此牽連,他被早早劃入派系之中亦屬正常。本來他是進士出身,又受令狐楚的恩澤,理所當然該是牛黨中人。但他又因爲婚姻這種至親關係,跟李黨有了瓜葛,當然該當列入李黨的門庭。左右都有交集,難以分辨,李商隱的人生悲劇就此展開。

839年,李商隱順利通過授官考試,得到了首個仕途職位祕書省校書郎。這本是個極好的起點,因爲很多朝廷政要都從這裏開始騰飛。但李商隱卻在不久後調任弘農縣尉,這顯然不是個好兆頭。結果此去,輾轉漂泊,宦海浮沉,雖然幾次通過選拔考試,都榜上有名,但只是在低位徘徊,終是未能奮飛。其中也並非沒有機會,只是他的運氣實在是差了點,上天未予眷顧。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身份本就頗高,兼之與李黨之代表人物李德裕關係密切,這對於李商隱從政應該說很有幫助。只是在李黨得勢之時,李商隱一來官職較低,二來他母親在其時去世,他必須回家丁憂數年。李德裕執政的黃金時段,李商隱未得其便,錯過了最佳時機。等他丁憂完返回朝廷,恰是李黨將被清理之時。以白時敏爲代表的牛黨開始接管朝政。李商隱再也難以仕進。

無奈之下,他應南遷的桂管觀察使鄭亞之邀,前往離京城萬里之遙的桂林任職。一年不到,鄭亞持續遭貶,李商隱也就失去了政治屏障,只得返回長安。情急之下,他寫信給舊日好友令狐綯求助,但遭到拒絕。李商隱數番欲與他和解,但令狐綯對他的背叛一直怨恨未消,避而不見。令狐綯後來官居宰相之職,從未對他施以援手。在李商隱窮困潦倒之時,幸好武寧軍節度使盧宏正對他很是欣賞,邀請他前往徐州任職。盧宏正能力和聲望都不錯,仕途很有前景,任職其幕府,是李商隱的一次絕好機會。可惜天不假年,盧宏正在李商隱入幕的次年病故。李商隱又一次失業,生計都成了問題。屋漏偏遭連夜雨,李商隱的妻子王晏媄在此時病逝。從李商隱的詩中可以看出,他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這位出身於富貴之家的女性,多年來默默地支持着李商隱,而他卻仕途不順,長年漂游在外,兩人聚少離多,家庭完全靠他妻子操持。現在妻子英年早逝,李商隱心中的愧疚之情可想而知。天無絕人之路,畢竟李商隱還有一身的才華,這讓很多人都很讚賞。851年,西川節度使柳仲郢邀請李商隱到西南自己的幕府中任職,李商隱很快就答應了。在四川生活的四年間,大部分時間李商隱都鬱鬱寡歡。幾年後,柳仲郢調回京城任職,特別給李商隱安排了個鹽鐵推官的職位,雖然品階不高,待遇卻較豐厚。李商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兩三年,罷職回到故鄉閒居,不久便病故,享年46歲。

李商隱政治上鬱郁不得志,文學上卻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將唐詩推向了另一個高峯。他與同時的杜牧齊名,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並稱“溫李”,因詩文與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排行第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他爲後人留下了600多首詩。清蘅唐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的38首,居第二位。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喜歡他的人比喜歡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的人甚至還多。他的愛情詩更爲後人所推崇,從晚唐的韓偓,宋初的西昆詩人,兩宋的婉約派詞人、明朝的前後七子、明清的戲曲家直到清代的黃景仁、龔自珍,詩風上均受其影響。王安石認爲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清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清吳喬雲:“於李、杜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歷朝歷代的詩人詞家都對他讚不絕口。

李商隱爲人多情善感,敏於物事,生逢晚唐國力衰弱、社會動盪之時,政治上又常遭蹉跌,故而感慨良多。詩中表達的憂時傷世,人生愁苦的情緒比較濃烈,特別是愛情詩寫得獨樹一幟,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新天地。其構思新奇獨特,風格濃郁豔麗,手法含蓄朦朧,情感纏綿悱惻,讀後令人神傷。部分詩歌因爲過於隱晦,撲朔迷離,難以理解。故金元好問曾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後,七律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在詩歌創作方面,他真正做到了杜甫所言的“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齊梁詩歌的濃豔綺麗,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韓愈詩歌的雄放奇崛,李賀詩歌的幽幻瑰偉都能在李商隱的詩中找到蹤跡。

李商隱的詩有狀物者,有抒懷者,有詠史者,有酬唱者,有無題者。最有特色的是他的詠史詩和無題詩。他的詠史詩取材精妙,剪裁得當,長於融史於實,寓意於事,寄情於人,巧妙結合,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如《隋宮二首》其一,在諷刺隋煬帝的同時,又給統治者以前車之鑑的警醒。《馬嵬二首》其二中,對唐玄宗既有惋惜又有嘲諷,言在此而意在彼。《瑤池》則借周穆王故事,暗諷皇帝們求仙之荒唐。更具代表性的是《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貶長沙,是歷代詩人們抒寫較多的題材。李商隱獨闢蹊徑,特意取材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之事例進行議論抒發,一方面直刺今上的求道訪仙,一方面感嘆自身的懷才不遇,既有啓示性,又富藝術性。

李商隱詩歌最爲人們所稱道的還是無題詩。《全唐詩》共收入他此類詩十六首,且以篇首或句中二字作爲標題者更多。這些詩看似無題,卻寓寄着作者難言的哀傷,飄渺的情感,變化的心緒,玄遠的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相見本難,別時更難,況是暮春時節,百花凋殘,青春易逝,時光荏苒,思念傷神,長夜難寐,只能藉助青鳥傳信,傾訴心意。全詩意境清新,情調悽美,文辭綺麗,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再看他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雲:“然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以此知詩之難也。”一語道盡該詩真諦,這種無題詩只能憑着感覺去意會,無法解釋其中之真意。朦朧之意,朦朧中悟就好,不必準確定義。他的無題詩都具有這種語意含蓄,情感婉約,辭藻富麗的特徵,讀來悽然感傷,纏綿唯美。

李商隱一生慘淡,深受黨爭之害,志不獲騁,纔不能展,鬱鬱而終。卻留下了終古的思,哀婉的情,悽美的境,隱約的意,讓我們體味無限,收益無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