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越讀書越迷茫了呢?離不開這三點原因,快來對號入座

讀書越讀越迷茫,你不是一個人,是一羣人的現象。

從大學畢業,很多人工作以後,就不讀書了,也不知道讀什麼書。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遇到職業瓶頸了,升不上去,纔開始慌了,焦慮了。

我讀書寫作有六年時間,頭條號百家號等多平臺大v,全網有50萬粉絲,也是知乎的簽約作者。前四年自己默默無聞寫稿子,21年因爲一篇年度總結文,太多粉絲問我怎麼讀書?怎麼寫作?怎麼做自媒體賺錢?我才偶然開啓帶領學員讀書變現的道路。

很多學員都說:我讀書記不住,更寫不出讀後感或者書評來,讀完就忘了,彷彿一點收穫都沒有,越讀越焦慮,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我開展了13期的文學書評寫作私教班以及2期的心理共讀會,帶領了上千名學員讀書寫作,得出一個共性,讀書之所以越讀越迷茫,主要因爲三個原因,你對號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選書不對,沒有進行主題閱讀

很多人讀書是沒有目的性的,看到市面上什麼書暢銷就讀什麼書,根本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亂讀一通。

我是怎麼閱讀的呢?我是個全職寶媽,要帶孩子做家務,另外還帶學員讀書寫作,還有自己的自媒體要運營,時間比較緊張。一年讀書數量並不多,大概在30本左右。

劃重點,乾貨來了。我讀書第一步是選書,選擇最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書,進行主題閱讀。

舉個例子,比如有段時間我睡眠不佳,我就會找關於如何改善睡眠的這類書籍來重點閱讀。

有段時間情緒內耗非常嚴重,我就會選擇療愈心靈的心理書來閱讀。

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閱讀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不要跟別人比。書,被稱爲精神糧食,我覺得它更像藥,哪裏病了治哪裏。

我一年閱讀書籍雖然不多,但貴在精準,主要圍繞經典文學、情感心理、職場技能三個方面來展開。

經典文學能夠提升我的修爲,懂得人性;情感心理更多是用來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氣場,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容易焦慮和玻璃心的人;職場技能的書,是爲了掌握更多工作技能,讓工作進展得更順利。

二:讀書不做筆記,不會思考

很多人號稱一年讀300本書,讀了這麼多,真的吸收了嗎?真的有用嗎?這裏要打個問號。一天一本書不是不可以,但這樣的閱讀一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淺閱讀。

我讀書追求的不是數量的多少,而在於質量。每讀一本書,我都會準備一本專門的筆記本,非常厚,一邊讀一邊記筆記,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寫,這樣寫對讀者有什麼意義?

每一次閱讀,都是跟作者進行高維對話,不斷接近作者的思路。

我帶領了上千名學員讀書寫作,沒有經過訓練之前,他們閱讀書籍也是囫圇吞棗,不思考不做筆記的,拿一本書躺在牀上讀,當成消遣,睡醒來第二天就忘了。

跟着我閱讀以後,學會了我獨家開發出來的“代替法”記筆記,會拿起本子和筆,一邊記錄,一邊閱讀,徹底改掉從前盲目閱讀的習慣,真正有收穫了。

三:讀書不輸出,不寫書評

在思考的基礎上,你已經一點點改變,閱讀的境界已經打開,不再侷限於眼睛閱讀了,而不過腦筋的境地。

當你思考得多了,你的表達欲就被激發出來,你會不斷地去想:爲什麼?作者這麼寫究竟是何用意?我讀完之後感覺如何?我如何看待這個人物這件事?

我渴望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這時候,你忍不住動筆想寫一寫。敲黑板,重點又來了。這時候你一定一定要抓住這個表達欲,別讓它跑了。否則,你的閱讀依然迴歸到從前一無所獲的地步。

這個時候,哪怕你只能寫一個字,一句話,一段話,你都把它寫出來,千萬不要有“我寫的是什麼垃圾啊,簡直太差了”,這些負面認知。

閱讀也是從0到1的跨越,寫作也一樣,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大作家,都是從第一個文字開始寫起。

寫作班裏,我最開始訓練學員的方法就是,先從寫100字讀後感開始,好不好都無所謂,動筆非常重要。再慢慢過渡到寫書評。

讀後感和書評有什麼不同?

讀後感是抒發你的閱讀感想、聯想、想法、情緒,討論的對象是你自己。

而書評表達的是對書本的看法、評價、態度、立場,或褒或貶,得客觀中肯,討論的對象是書。

寫在最後:

當你始終如一地堅持做到這三點,快則十天半個月,慢則一年半載,你就能看出變化。到那時候,你再來對比一下,讀書還會越讀越迷茫嗎?

凡是都有方法,掌握了方法,再來精準努力,方向對了,努力就不會白費。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