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读书越迷茫了呢?离不开这三点原因,快来对号入座

读书越读越迷茫,你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的现象。

从大学毕业,很多人工作以后,就不读书了,也不知道读什么书。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遇到职业瓶颈了,升不上去,才开始慌了,焦虑了。

我读书写作有六年时间,头条号百家号等多平台大v,全网有50万粉丝,也是知乎的签约作者。前四年自己默默无闻写稿子,21年因为一篇年度总结文,太多粉丝问我怎么读书?怎么写作?怎么做自媒体赚钱?我才偶然开启带领学员读书变现的道路。

很多学员都说:我读书记不住,更写不出读后感或者书评来,读完就忘了,仿佛一点收获都没有,越读越焦虑,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吗?我开展了13期的文学书评写作私教班以及2期的心理共读会,带领了上千名学员读书写作,得出一个共性,读书之所以越读越迷茫,主要因为三个原因,你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选书不对,没有进行主题阅读

很多人读书是没有目的性的,看到市面上什么书畅销就读什么书,根本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乱读一通。

我是怎么阅读的呢?我是个全职宝妈,要带孩子做家务,另外还带学员读书写作,还有自己的自媒体要运营,时间比较紧张。一年读书数量并不多,大概在30本左右。

划重点,干货来了。我读书第一步是选书,选择最能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进行主题阅读。

举个例子,比如有段时间我睡眠不佳,我就会找关于如何改善睡眠的这类书籍来重点阅读。

有段时间情绪内耗非常严重,我就会选择疗愈心灵的心理书来阅读。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不要跟别人比。书,被称为精神粮食,我觉得它更像药,哪里病了治哪里。

我一年阅读书籍虽然不多,但贵在精准,主要围绕经典文学、情感心理、职场技能三个方面来展开。

经典文学能够提升我的修为,懂得人性;情感心理更多是用来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气场,让自己变成一个不容易焦虑和玻璃心的人;职场技能的书,是为了掌握更多工作技能,让工作进展得更顺利。

二:读书不做笔记,不会思考

很多人号称一年读300本书,读了这么多,真的吸收了吗?真的有用吗?这里要打个问号。一天一本书不是不可以,但这样的阅读一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浅阅读。

我读书追求的不是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非常厚,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对读者有什么意义?

每一次阅读,都是跟作者进行高维对话,不断接近作者的思路。

我带领了上千名学员读书写作,没有经过训练之前,他们阅读书籍也是囫囵吞枣,不思考不做笔记的,拿一本书躺在床上读,当成消遣,睡醒来第二天就忘了。

跟着我阅读以后,学会了我独家开发出来的“代替法”记笔记,会拿起本子和笔,一边记录,一边阅读,彻底改掉从前盲目阅读的习惯,真正有收获了。

三:读书不输出,不写书评

在思考的基础上,你已经一点点改变,阅读的境界已经打开,不再局限于眼睛阅读了,而不过脑筋的境地。

当你思考得多了,你的表达欲就被激发出来,你会不断地去想:为什么?作者这么写究竟是何用意?我读完之后感觉如何?我如何看待这个人物这件事?

我渴望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你忍不住动笔想写一写。敲黑板,重点又来了。这时候你一定一定要抓住这个表达欲,别让它跑了。否则,你的阅读依然回归到从前一无所获的地步。

这个时候,哪怕你只能写一个字,一句话,一段话,你都把它写出来,千万不要有“我写的是什么垃圾啊,简直太差了”,这些负面认知。

阅读也是从0到1的跨越,写作也一样,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作家,都是从第一个文字开始写起。

写作班里,我最开始训练学员的方法就是,先从写100字读后感开始,好不好都无所谓,动笔非常重要。再慢慢过渡到写书评。

读后感和书评有什么不同?

读后感是抒发你的阅读感想、联想、想法、情绪,讨论的对象是你自己。

而书评表达的是对书本的看法、评价、态度、立场,或褒或贬,得客观中肯,讨论的对象是书。

写在最后:

当你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到这三点,快则十天半个月,慢则一年半载,你就能看出变化。到那时候,你再来对比一下,读书还会越读越迷茫吗?

凡是都有方法,掌握了方法,再来精准努力,方向对了,努力就不会白费。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