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九篇“子張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學生的言論。據記載這些言談都是發生在孔子去世以後,而那些先於孔子去世的一些學生均未出現,如顏回、子路等。

上文品讀了“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文中先是提到子貢談論君子的過失。

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

日食和月食的特點是,天上的一個黑影緩緩移動過來,擋住了太陽和月亮。

意思是指,只要君子犯錯了就很容易得到別人的關注。

而君子在改正錯誤時,會得到別人的仰望,爲他能夠改正這個錯誤而讚歎。

子貢這是間接談論孔子,告訴人們孔子並非不會犯錯,但孔子是正人君子,他可以改正錯誤,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提高自己的修養之道。這正是君子之風。

後文提到有人質疑孔子的學問,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何而來。

質疑孔子又沒有拜師,從哪裏學來的學問。

子貢回答說,孔子他沒有固定的老師,他是各處問教,誰能給他啓發,誰就是他的老師。

意思是說,孔子就是好問,好學,願意去探索思考,所以就有那麼多學問了。

繼續下章: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註譯:

宮牆:宮也是牆。指圍牆,不是房屋的牆。

仞:古時七尺爲仞,一說八尺爲仞,一說五尺六寸爲仞。

官:這裏指房舍。

原文解析: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有才能。”

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

子貢說:“就用圍牆作比喻吧,我家圍牆只有齊肩高,從牆外可以看到裏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師的圍牆有幾仞高,找不到大門走進去,就看不見裏面宗廟的雄美、房屋的富麗。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並不多。叔孫武叔那麼講,不也是很自然嗎?”

有感解讀:

“叔孫武叔”是魯國司馬,也叫叔孫州仇,此人特別喜歡質疑孔子。

他在朝廷之上對其他大夫說:“子貢賢於仲尼。”子貢名聲很大,又富可敵國,還善於外交,大家就認爲子貢的地位應該比孔子更高,學問比孔子更大。

子服景伯很崇拜孔子,就把叔孫武叔的話轉告給了子貢。

子貢聽到有人說自己比老師還強,就反駁道:“咱們就拿建築的院牆來做比喻吧。我端木賜的院牆不高,不過到肩膀,有人路過,一探頭就能看見我的房子有多麼富麗堂皇,院子裏的花木有多麼豐茂漂亮。而夫子的院牆高得望不着牆頭。路過者如果不由門進入院內,不登堂入室,就不知道這房子裏的物品是多麼豐富,裝修是多麼精美。”

“夫子之牆數仞”,“仞”是古代長度單位,“數仞”形容很高。

“官”同“館”,房間的意思。人被高牆擋住,就不能走進來,意味着很多人沒有機會跟着夫子好好學習,更沒有機會跟着夫子周遊列國。

“得其門者或寡矣”:能夠找着門路進來的人太少了。

“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叔孫武叔說的話也很正常,有這種誤解也是能夠理解的。

子貢覺得自己的所學都是從夫子那兒來的,而且只學到了夫子學問的一鱗半爪,這些學問淺顯一些,容易被人看到。

大家看到了子貢的財富,看到了他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所以認爲他學問好,甚至超過孔子。但是孔子的高妙之境界,用顏回的話來說,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這一段比喻,對於今天的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很好的告誡和鞭策:如果別人知道你好,你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牆不夠高。

同時,對自己不懂的事不要輕易下論斷。有時候我們不知道一個人的內在是怎樣的,看着別人罵,我們也跟着罵,這是不負責任的。

我們需要觀察和分析,對方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別人得到的名聲,一定不是白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