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野牛之谜

在南海南沙群岛上,有一个小珊瑚岛,岛上没有人居住。但却发现岛上了四百多头野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野牛的地方是西沙群岛的一个小珊瑚岛,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标注的名字叫东岛。距离海南三亚大约350公里。

岛上水草、野草长得非常茂盛,岛的中间还有一个大水塘,水是淡水,却无人居住。

正常情况来说,这么小的岛屿上,很难有大型的野生动物生存下来。

可是在五十年代,解放军乘船巡逻的时候,就曾经发现过这个岛上有野牛,当时没有人引起重视。

过了五十多年后,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科技大学,有一支考察队,登上了东岛。

这个时候,他们发现,小小的珊瑚岛上,竟然有四百多头野牛。这件事让科考队员感到非常奇怪。

一个在汪洋大海里小小的珊瑚岛上,四面临海,怎么有这么多的野牛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时间众说纷芸,有人研究,得出四种结论:一、有人说这些牛是东汉时期付波将军马援,在征服越南的时候留下的。

当时乘船路过这个岛,那个时候留下的。第二种说法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路过此岛,在这个地方停留过,留下的。

第三种说法:是在二战时期,日寇的运输船,在这片海域被击沉了,船上的牛游到岛上,生存下来了。而且当时这些牛,既有公牛也有母牛,所以繁衍生息。

第四种说法:说是明末清初时期,有中国南海渔民,带着更牛逃难,来到岛上,带战乱结束,渔民又回到了原籍,牛留在了岛上。

对于这四种说法,你认同吗?

不过有人查过资料,在公园1024年,也就是北宋的时候,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的海啸。

像这样的小岛,除了鸟类动植物,肯定全部被摧毁灭绝了。

所以,汉朝在岛上留下牛的事件,而且能够生存下来了,并不可行。

2003年,咱们国家科考队,在这个岛上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在牛群聚集的地方,有大量的沉积的牛粪,通过现场采集,采集到了126厘米高的沉积柱。

在这个柱子里,科考队发现了有大量的牛粪外,还有其他的鸟粪。

然后再去通过碳十四测年法得知,最底层的牛粪,距今的时间大约是350年左右。

按照这个时间往前推,从2003往前推,那就是公元1653年前后,这个岛上就开始有牛粪了。

根据资料分析,1653年,正是明朝和清朝交替的时间。也就是说是在李自成进北京之后,满清入关。

后来清军打到广州,当时广州一代血雨腥风,可能在这个时候,有一些广东的渔民,为了避难避灾,赶着更牛来到这个小岛上。

过了一段时间,渔民走了,牛却在岛上留了下来。

后来经过不断繁衍,350年过去了,珊瑚岛上竟然有了四百多头野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