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我只是個有點寫作資質,又得到幸運眷顧,再加上幾分堅持的普通人

01

在普通中探尋自己的路

在三十歲之前,村上春樹確實是個很普通的人,他早早地結了婚,大學讀了七年才勉強畢業。

他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想創業,自己到處籌措資金開了一家小店,店裏放着他喜歡的爵士樂,提供咖啡、小菜、酒水等等。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過得很潦倒,連溫飽都存在問題。

有一次要還銀行貸款,怎麼也籌不到錢,夫妻倆低着頭走在深秋的路上,沒想到竟然拾到了一些皺巴巴的鈔票,正是這點鈔票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一直生活得非常艱辛。

但是哪怕這麼窮困潦倒,他仍然在每天小店打烊之後,在廚房昏暗的燈光下寫小說。

《且聽風吟》就是在廚房寫的,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寫的是青春題材,也是他的處女作。

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這篇小說獲得了第二十三屆《羣像》新人文學獎!

這對於村上春樹是個極大的鼓勵,他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那就是寫小說,因爲他覺得寫小說纔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他說:

寫第一部小說時感受到的創作的舒爽與快樂,直到今天也基本沒有改變,我爲此感到喜悅。

因爲明確了自己的喜愛,他轉賣辛苦經營的小店,全職寫作。

當時他的小店經營已經步入正軌,營業額穩步上升,很多人都認爲這個時候賣掉實在是可惜。

有人建議他把小店包給別人,自己仍然可以當老闆享受小店帶來的利潤,有的人建議他邊經營邊寫作,兩頭不誤。

但是他爲了自己心愛的寫作事業,堅決放棄了小店的經營,儘管這個時候正是賺錢的階段。

他很明白,選擇也就是意識着放棄某些東西,他只想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寫作中,做個職業小說家。

02

永葆一顆謙卑之心 

《且聽風吟》獲獎後,社會各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其中除了欣賞、追捧之外,也有打壓的聲音。

年輕的作家默默地承受着,但連他身邊的朋友也表達了對這部小說的不屑時,他的心裏也不可避免地欣起了波瀾。

有一天,一位高中時代的同學來他的店裏,說了句:那種玩意兒都行的話,我也能寫出來,說完就走了。

說不生氣是不可能的,當時他心頭火起,但很快他就把這火苗掐滅了,轉而想:好吧,說不定真是如他所說。我僅僅是運用簡單的文字,把腦子裏想的東西記錄下來罷了。

當然,那位老同學並沒有寫出自己的小說,村上春樹在書中自嘲道:也許他不屑於動手寫那種空洞的東西吧。

還有一位當時在日本聲名顯赫的文藝批評家,曾嚴厲批評《且聽風吟》:如果諸位以爲這種水平的東西就是文學,那可就令人尷尬了。

受到如此評介,村上春樹並沒有怒火中燒,反而老實地認爲:“嗯,各自對所謂文學的理解不同,大概也會有這樣的意見吧。”

後來村上春樹的作品遠銷英美等國,日本又有評論家說:主要是他的作品容易翻譯。

他聽了也是一笑置之。

村上春樹的讀者甚至也會直白地告訴他:你這本小說我不喜歡,但我仍然會買你下一本。

他認爲這是讀者對自己的肯定,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03

堅持原創寫作

村上春樹認爲寫作應該是一件有規律的事,需要長期堅持 。

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十頁稿紙,一頁稿紙是四百字,哪怕是哪天提不起勁兒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寫得順手時趁機拼命多寫,寫得不順手時就擱筆不寫,這樣是產生不了規律性的,要像打卡考勤那樣。

村上春樹算了筆賬,一天寫上十頁,一個月便能寫出三百頁,半年就能寫出一千八百頁,他寫的《海邊的卡夫卡》的初稿就是一八千百頁。

他職業寫小說三、四十年時間,就按這個寫作頻率,寫出了多部短篇、長篇小說,獲得了安徒生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而且,他保持了自己基調輕鬆、平淡有趣的寫作風格,沒有冗長的優美文字描述,只有輕快的語言敘述。

雖然受到了關於“村上春樹的小說其實就是外國小說的翻版,這種東西最多隻能在日本通行。”等評價,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文風,並使自己的讀者數量逐步增長。

但是當他的作品在海外暢銷的時候,日本國內又有人說話了:村上春樹的作品在海外賣得好,是因爲他的故事外國人更容易看得懂。

好的作品總是飽受爭議,優秀的作家也容易招致批評,但不管外界評價如何,從沒有動搖過村上春樹寫作的信心和堅定自己的風格。

他的文風也受到了讀者和評論家們的認可:總之村上的作品很有原創性,和別的作家寫的小說都不一樣。

這種令人欣慰的意見佔大多數,作者認爲只要是認定原創,認定特有的風格,就是對他勝過一切的讚美。

03

村上春樹是個普通人嗎?

廣義上看,他是!因爲他並沒有天賦異稟。

從某個角度上看,他又不是,因爲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成爲了自己想成爲的人。

作爲一個著名作家,他無非就是做到了:熱愛、謙卑、堅持!

當然,還有對上天,對命運,對讀者的感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