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杆岗的龙洞

九龙峡谷的两河口,有一座修建于大清咸丰年间的寿星桥。

寿星桥为单孔石拱桥。桥身下圆拱正中央,原本挂着一把三尺长的宝剑,被称为“斩龙剑”。

人们都说宝剑平时剑尖朝着下游,涨水时候剑尖转向上游。

相传,山中游龙早于始建寿星桥修炼而后得道出海的,都会顺利游过寿星桥。

而迟于寿星桥落成才修炼后出海的,则须飞跃寿星桥才会一跃成龙真正得道,而后才能顺利游入清溪河进入长江奔向大海。

上世纪70年代初,离寿星桥一里地的村民胡某某觊觎桥下的斩龙宝剑,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偷偷取走了。

(据说胡某某把斩龙剑拿到坭坝场杨铁匠那里,打了一把锄头、三把镰刀,一直用到胡某某去世。)

三天后的清晨,天空好似撕裂了一般,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瞬间席卷九龙峡。

灯杆岗小溪忽发大水,滔滔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块杂草树木滚滚而下,遮天蔽日来势汹汹,毁天灭地般震耳欲聋。

百年不遇的异象,让两岸村民双眼发亮,既兴奋又恐惧:是灯杆岗神龙修道成功今日出海了,他们压抑着兴奋:“走 龙 啦!走 龙 啦!”

持续了一个时辰,闪电雷鸣暴雨,霎那间说停就停了。

一轮红日映照峡谷,空中雾气弥漫,彩虹忽隐忽现。此时的山谷宛如人间仙境,仿佛刚才的山崩地裂从来不曾有过。

次日,村里女民兵连长徐维学带着六名胆大心细的民兵攀上灯杆岗,去传说中的神龙修炼地“龙洞”一探究竟。

当年,徐维学还不到20岁,一再听老人们津津乐道“走龙”之神奇,作为村里的民兵连长,她是不信那些子虚乌有的神话的。

尽管,她也同样震惊昨日那场山洪暴雨惊雷彩虹之异象,那是从未见过的神奇,简直难以描述。

连长聪明能干,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那些年她带着村里的青壮民兵们“开田改土”,曾为大集体多产粮食填饱肚子做出莫大贡献。

灯杆岗是这一带最高的山梁子,是牯牛背向西走的第四个山头,山顶对面是神秘莫测的蟠龙山。

曾经的灯杆岗顶,立着一根几丈高的灯杆,灯杆顶端有一特大“天灯”。“天灯”需加油、点火时,用自做的滑轮配合长长的绳索上下调节。

在害虫飞蛾危害庄稼时节,每到夜晚就会有专人负责按时点亮桐油天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飞蛾扑火。

灯杆下生着火堆,扑上天灯的飞蛾,就算没被烧死,掉下来也难以逃脱。

旧时没有化肥农药杀虫剂,庄稼人用此“天灯”设施消灭庄稼的天敌和害虫。

几个青年沿着“龙行之道”爬上山。这原是一条小溪,平时溪水叮咚而下流向九龙溪,在三角塘汇入清溪河。

此时他们眼前所见,却是一条五六丈宽的红色“大道”,如刀刮一般齐整,以小溪为中线齐刷刷地从山上到山下接连到九龙溪,不仅小草小树无影无踪,连地皮也被刮掉厚厚的一层,裸露出红色的泥土。

小溪两边杉木林的树皮,像被人为给剥了一样,光溜溜的露出白生生的树干;竹林树木一顺风的头朝下游卧倒在地。

民兵们仗着年轻力壮,半个时辰就爬到灯杆岗那传说中的“龙洞”。

龙洞位于灯杆岗曾经的天灯下方,深深地凹在一个 n 型的山洞里,洞眼并不很大,十分光滑圆润,仿佛人工打磨过的。

此时,若有若无的薄雾,似轻烟阵阵萦绕着洞口,洞里流出汩汩清泉,沁凉沁凉的。

龙洞前是一方池塘,池塘中央有一墩齐整方正而光洁纯净的巨石,像一张巨型方桌。

淌过小塘,爬上巨石,极目远眺,但见群山环绕,仿佛把他们抱在怀里。

一阵凉风吹来,脚下云蒸雾腾。对面的蟠龙山,仙气缥缈,好像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涯。

此时,又一道彩虹不知何时挂在天空,似凭空架起七色仙桥,召唤他们飞跃而去……

民兵们目瞪口呆,一个二个懵了,傻眼了:这里就是神龙修炼得道之地么?

不可思议的龙洞……

变幻莫测的仙山……

如梦似幻的灯杆岗……

同行的民兵张吉阳,就着龙洞,咕嘟咕嘟喝起了龙水,还双手合什,说要沾点神龙灵气。

两天后,张吉阳、徐维强他们一起去郭扶参加新兵考核。

有点“顺风耳”的张吉阳居然考上了,全家人都兴高采烈,就连镇紫街的未婚妻也定下来了。

另两位感觉良好的帅气小伙却同时落选,捶胸又顿足,后悔那天没胆子喝几口神龙之水。

其实,徐维强也同时考上了的,甚至他都走亲访友挨家挨户一一告别过了,说马上就要当兵去,大家纷纷给他好吃好喝送行祝福。

可是,后来没去成,不晓得是关系不到位,还是真的被嫌弃“没文化”?亦或是没有喝一口两口龙洞之水?

如果,当初没人盗走斩龙剑,是否那一场“走龙”奇观就不会发生呢?

如今,神秘洞中是否依然有神龙在修炼?

灯杆岗的“天灯杆”还在吗?

灯杆岗下的寿星桥已无踪影,被在建蟠龙工程下坝整体掩埋了。

我们静静等待峡谷平湖的美景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