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生活,右手情懷

城市裏的菜市場,是家庭主婦們每天都要出入的地方。這個地方給人的感覺就是人頭攢擁,聲音嘈雜,讓人耳根無法清淨。從早到晚,菜市場裏,菜販招徠顧客的聲音,家庭主婦討價還價的聲音,電子支付後喇叭報賬的聲音,這一切,整天充盈耳際。

菜市場這樣的環境,還跟繪畫沾上邊,還有人在此練習和創作,產生出繪畫作品,讓人賞心悅目,這真有點叫人不可思議。

江蘇揚州一家菜市場裏,有一位普通的賣菜婦女,她就這樣做了。她把從小未能實現的藝術夢想,把對繪畫的愛好,把對美的追求,帶進了菜市場,帶到了她的菜攤上。她在菜攤上支起一副畫架,擺上各種顏料,在賣菜間隙的零碎時間裏,隨時坐下來畫上幾筆。這個賣菜的攤位,既是她賺錢謀生的空間,又是她追求夢想、生產作品的“畫室”。

採訪時,她正在畫着一隻孔雀。問她是否還有其他作品,她從菜攤下拿出畫好的小貓、畫卉等作品,並且告訴別人,家裏還有幾十幅作品。粗看上去,作品的水平並非一日之功。有人問起她怎麼會一邊擺攤、一邊作畫的,她告訴人家,從小就有繪畫的愛好,可是過去爲生活所累,沒有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五年前,她送孩子去學畫,可孩子不感興趣,半年就堅持不下去了。而自那以後,她卻堅持學習了五年。現在,畫畫這一愛好,已經融入了她的生活,成了她生命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她邊賣菜邊作畫,完成一幅作品,需要一個多月時間。她的家庭並不富裕,賣菜掙錢,是她獲得收入、維持生活的基本途徑,愛好繪畫,是她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在生活中,她穿衣可以馬虎,喫飯可以將就,但她購買畫布顏料,卻從不吝嗇。

這位大嫂,是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從這位大嫂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人生離不開一日三餐,不能缺少柴米油鹽。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不管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務工經商,上班種地,都是在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生活資料,維持基本生存。

但是,生活也不能僅僅侷限於物質追求,只滿足於一日三餐,只求溫飽。如果這樣,日子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單調平庸,甚至精神麻木。正因爲總是有人堅持理想和追求,執着於希望和情懷,我們的世界才能如此豐富多彩,人類纔有了文化藝術創造。這位賣菜大嫂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她既能坦然地面對生活現實,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取合法的勞動報酬,維持生存需求,又不放棄夢想,堅持自己從小的愛好,在菜攤上作畫。人們總是說,我們不光要面對生活的苛且,還要有心中的“詩和遠方”,這位大嫂的所作所爲,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二

大嫂今年五十六歲。在採訪中,她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覺得非常在理,“每個人都要有夢想,有了夢想,就去努力實現它。我這麼大年齡,都可以去追求夢想,年輕人更容易做到。”

是的,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只有勇敢前行,不能自我設障。年齡大小,根本不是追求目標、實現理想的障礙。某位非洲女作家說過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還有就是現在。”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決不可能因爲年齡原因,就自我放棄,自我躺平。爲了實現心中的目標,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太晚。

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小時候身體羸弱,父親擔心他不能勝任田間勞作,便送他學習木匠手藝。舊時代的木匠,掌握雕花技藝是必俢課,他刻苦鑽研,精進技藝,很快便成爲一個出色的雕花木匠。在那個時代,儘管他木匠手藝精湛,也僅僅能勉強餬口,有時甚至還全家衣食不濟。他不甘心做一個普通木匠,刻苦鑽研繪畫,到四十多歲時,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是,他是一個永不止步、永不知足的人。五十七歲時,他發願北上,到北京去。因爲北京是那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市場活躍,大師名家很多。他認爲,在那個天地裏,能讓自己的繪畫藝術更加精進,也能讓他的作品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五十七歲,已到大多數人含飴弄孫、怡養天年的年紀,面對陌生環境,漫漫前路,他一往無前,義無反顧。他告別妻小,孤身一人前往北京,研究繪畫,潛心創作,同時結交社會名流,熟悉北京美術市場。終於,在北京這個廣闊的空間裏,他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他在國畫界的名氣越來越響,作品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到了售價可觀、一畫難求的程度,不少社會賢達,都以有一幅齊白石的畫爲榮。後來,他擔任了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齊白石當然是具有繪畫天賦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年輕時不甘平庸,人到中年不滿足現狀,即使在晚年仍能勤勉不輟。在極度貧困的年輕歲月裏,他博動着一顆追求藝術的上進心,手裏做着木匠活兒,心裏裝着藝術夢。不管生活多麼困頓,甚至全家人衣食不周,他也不自甘平庸,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五十七歲,在那個時代算是步入老年了,他能跳出原來生活圈子,投身陌生環境,爲的是能在更加廣闊的天地裏,使自己的藝術事業不斷長進。九十多歲了,他早已功成名就,聲譽斐然,他還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直到臨終前仍然作畫。1957年9月16日,九十四歲臨終前這一天,他還留下了絕筆《風中牡丹》。正因爲他心中永遠有夢想,追求永無止境,這才成就了他國畫藝術大師的不朽地位。

                      三

不僅僅是名人,就是一個普通人,只要心中有理想、有情懷,也能創造奇蹟,讓人刮目相看。

前幾年,有一位名叫周亞松的女士,竟在五十二歲考上了研究生。周亞松是湖南常德的一位陪讀母親,女兒考研,她照顧女兒生活。本來她一家人工作穩定,生活幸福,雖然不很富裕,但全家日子並不艱難。

女兒所報考的華中師範學院音樂系,研究生錄取率低,孩子每天日程都繃得很緊,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爲了緩解女兒的壓力和焦慮,周亞松決定,通過“陪考”激勵女兒,幫助女兒度過人生的關鍵階段。

說幹就幹,這位行動力超強的母親,將想法變成了具體行動,從此埋頭苦讀,和女兒一起,來了個“母女檔考研”。五十多歲,精力已經不能跟年輕人相比,坐下來閱讀一本本大部頭教材和課外書籍,記住那麼多考研內容,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終於成功“上岸”,被這所大學所錄取。

女兒送周亞松去學校報到,周亞松的室友們根本沒有料到,是女兒送這位阿姨同學來上學的。新的學習生活開始了,因爲年紀較大,知識基礎、接受能力、記憶能力、對現代技術的掌握,無論從哪個方面,她都沒法與同學們相比。所以,她花費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去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向畢業目標衝刺。常說“虎父無犬子”,同樣,這位“虎媽”的女兒也很爭氣,後來,女兒也跟隨着她的腳步,順利地考上了研究生。“母女檔考研”這一笑談,終於成爲了讓人敬佩的現實。周亞松今年已經順利畢業,下一個目標,她要衝擊博士學位。

周亞松曾經這樣說過:“只要有夢想,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一位年過五十的普通人,同樣實現了年輕人的讀研夢,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她年過五十,仍有夢想、有追求,而且爲了實現夢想,能不畏艱難,不畏人言,用心付出,踏實努力。

唐代呂衡州在《賦得失羣鶴》裏說:“但令毛羽在,何處不翻飛。”人生的理想,就是展翅高飛的羽毛。同樣是生活,有的人活得有滋有味,活出人生的精彩,有的人怨天尤人,碌碌無爲。人生有目標,前進就有方向,生活就有奔頭。心頭有一束目標之光,就會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當作腳下的一粒石子,一腳踢開;生活中沒有目標,困難和障礙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只有人的心靈得到安放,做到左手是生活,右手是情懷,人生纔會變得豐富厚重,平凡的生活才能塗抹上絢麗的色彩。(2022年12月12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