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

昨晚开完家长会,心中颇不宁静。思前想后,与其不能工作,还不如陪不自觉的孩子上网课。

陪读当然不能纯粹监视,我也须做写有价值的事情,那就温习《世说新语》吧。

在《世说新语.任诞》中一篇讲到王子猷与笛圣桓子野偶遇的故事。王子猷奉命赴京都泊舟于码头,巧遇桓子野驾车经过岸边。王子猷于是邀请他吹奏一曲。桓子野虽地位显贵,对王徽之早有耳闻,欣然接受。他走下车坐在江边的木椅上,一连为徽之吹奏三支曲子。演奏完毕便上车离去,全程两人并无交流。

从世俗的角度不能诠释两人的神交,一个雅士,一个奇才,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知音”一词。是呀,子猷妙在赏音,子野乐于吹笛,颇有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意。子猷子野均醉于笛音,此刻的语言交流更显多余。

提到桓子野,就不得不提蔡邕。据说子野所用的柯亭笛,是蔡邕传下来的。蔡邕是谁?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也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于著名政治家、学者胡广。

说到他,顺便讲一个典故。

有一次,蔡邕经过吴地,看见有人把一块桐木“噼噼啪啪”当柴烧,忙说:“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块做琴的难得的好材料啊!”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用它做成了一张琴,可以弹出“叮叮咚咚”的乐曲。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蔡邕救琴”形容伯乐难求。

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再来说今天的主人公徽之和子野,均为当时的显贵和名士,也还真是同道中人,做事不羁。让人很是羡慕他们身处礼教社会,却高雅不俗,任性随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