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經邶風——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

這首詩是承接上首《新臺》,衛宣公奪兒媳而納之。“漁網之設,鴻則離之”。這齊王之女宣姜,嫁了個蛤蟆樣的老醜貨,沒有什麼二情相悅,卻生了二個兒子。長公子壽與公子朔。宣姜一心想着讓自已的大兒子公子壽做太子。這二個兒子一個天生仁孝,一個奸詐。宣公與自已父王妃子所生的兒子公子急早立爲太子,也是個仁孝之人。這二個仁孝的公子都有做明君的心性,私交也非常好。公子朔與宣姜在宣衛耳邊誹謗太子急,宣王搶了太子媳婦,就不喜歡太子,一聽饞言,起了殺心。讓太子急出使宋國,半路讓殺手殺之。公子壽知道,告之太子急,讓他逃。太子急卻道“父王讓我死,那我就去死吧。”堅持不逃,準備乘舟赴死,公子壽灌醉太子急,自已裝成太子急替太子乘舟先行,被殺。太子急酒醒,再乘舟趕赴,對殺手說“你殺錯了,拿我人頭去交差吧”殺手再殺太子急。衛國二個仁孝的儲君之才,都乘舟赴死,太子之位被迫傳給奸詐的公子朔。朝野震動,這也引發舊太子黨與新太子朔明爭暗鬥。做了衛君的朔被趕走,又在齊國幫助下回衛,又去討伐收留舊太子一黨的宗主國周國等一系列戰爭、謀逆事件。衛國從此國無寧日,朝野對立。弱國而內亂,君臣悖離,朝野分崩。這也是《式微》這首逃兵詩中“式微、式微、胡不歸?”中式微的衆多內因之一,家、國都這樣了,不逃何爲。國不要了,家如何存。可這家國如何去要,如何去愛?這個千乘大國終被二萬狄兵殺得只餘七、八百個百姓,“土國城漕”整個國家一片焦土,把漕地的郊野當做了衛國都城。

從邶風中的詩,就知那些艱辛的母親,做了妾的女兒,服役回家的兒子都在國破之際,灰飛煙滅了,只有那些戰敗苟活下來的老兵在悲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那些逃難都要乘車的官老爺,那些虛邪的官員,那些棄妾的小吏,以及那些美好的靜女,國破之際,醜的、美的都沒有活路,都煙消雲散。衛君也被亂刀分殺,收斂時,只找得幾塊內臟。傾巢之下無完卵。那些殷商遺族,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小人、君子,醜、美在國破之下都沒有活路。落得個“土國城漕”。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個仁孝的公子,我們仁慈的儲君先後乘舟赴死,那情景,多麼的悲壯。我們百姓都思念這二個位公子,常常說起他們。心中替他們傷感而不平。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個德善的公子,我們仁慈的儲君先後乘舟赴死,他們都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還常常想念他們,多麼仁孝,德善的公子,安息吧,天堂沒有陰謀與殺害。

邶風到這首《二子乘舟》就結束了。那邶地幾百年的風貌、社會變遷,民情民風、朝野殊異,生死存亡之道、人性與人情,國策得失都在這短短的詩行之句,句理之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