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2月30日 · 牯嶺租借地收回始末(上篇)

1935年12月30日,中英雙方代表簽署牯嶺租借地收回協議。 

地點:廬山類別:外交

收回牯嶺租借地協議已簽字  《申報》1935年12月31日

【牯嶺】收回牯嶺租借地協定,已於三十日午前,由廬山管理局長蔣志澄與英總領事默思,在圖書館簽字。元旦正式接收,同時管理局遷至牯嶺公司房原址辦公。

資料來源:《申報》

說明:由於本篇約4000字,加之首發的原因,分爲上下兩篇發佈。

有兩塊地,對九江近代歷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說重大影響還不夠,清末到民國中期的九江,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在這兩塊地上,或圍繞着它們而展開。

第一塊地很小,只有150畝,但對九江城市的發展影響最大,它就是位於昔日九江府城以西的英租界。依據《中英天津條約》,於1861年被英國佔據(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 · 九江開埠》)。

第二塊地不小,有幾千畝。早期的它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但後來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遠超過前者,它就是廬山牯嶺英租借地。1895年,中英簽署了 《牯牛嶺案件解決協議條款》,明確了英國商人李德立租用廬山牯嶺用於商業地產開發(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1月29日 · 開闢牯嶺,中國旅遊地產的祖師級案例》)。1904年,又簽訂了擴張租地範圍的“推廣租地合約”。

租界可視爲將主權割讓給另一個國家的國土,受讓國在租界內有完全獨立的立法、司法權,可謂“國中之國”。而租借地是商業性質的土地使用合同,外國人在租借地內有較大的管理權限,但必須遵從中國的法律法規。

租界與租借地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對中國主權的侵害極大,也最令本地民衆憤慨。九江收回租界的運動一直在風起雲湧地進行。而牯嶺租借地的影響則小很多,雖然也有很多欺詐、侵權行爲,但牯嶺租借地基本遵循商業開發模式,以董事會下轄牯嶺公司的形式進行管理,可以與當地民衆可以形成一定的互利關係,因此產生的糾紛較少。

1926年11月,北伐軍佔領九江。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動下,九江人民的革命熱情愈發高漲,民衆們強烈要求收回長期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享有無上特權的英租界。1927年1月6日,九江英租界被大批民衆衝擊。經過兩個多月的交涉,3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3月15日 · 收回租界》)。

1927年12月3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就接收牯嶺公事房事宜發佈的諮文-中國檔案資訊網

在九江收回租界的過程中,牯嶺公司也自知權勢難保,主動提出將租借地交還中國。國民政府則表示,由於一時間難以組織專業的管理機構,故決定僅收回廬山警察權,租借地內的行政、財政仍歸牯嶺公司管理。警事權力是最重要的主權,收回警察權後,牯嶺已不完全具備租借地的性質,牯嶺公司雖然仍由外國人管理,租借着中國的土地,專爲外國客戶服務,但性質上更接近於一家房地產管理公司。牯嶺也被正名,既不是租界,也不是租借地,而是“特區”。

1927年以後,國際、國內以及廬山的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南京國民政府在國內的統御力越來越強,在國際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尊重。蔣介石政府本質上是一個買辦階級政權,與歐美國家的關係較爲融洽。

一次大戰以後,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反帝愛國運動的興起,歐美國家在中國的宗教與經濟勢力已大不如前,以傳教士爲主要銷售對象的牯嶺地產步入衰退。1928年起,開始有越來越多中國的達官貴人在廬山上修築別墅,在1931年成爲國民政府的夏季辦公地(夏都)後,牯嶺掀起了新一輪由國人主導的建築熱潮,傳教士和外國機構也紛紛將自己的別墅賣給中國的高官、富商,離開廬山。

吳宗慈《廬山志 · 山政》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專爲外國人服務的由外國人組成董事會的地產公司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他們的轄地內還有蔣介石等人的別墅。有說法稱,牯嶺公司僅拿出每年收入的幾分之一用以支付警務費用,其餘收入很大比例轉化爲自身的超額利潤,這就不能不爲人們所詬病。對於英國政府而言,牯嶺租借地卻是個雞肋般的存在,牯嶺公司是個由多個國家商人投資的股份公司,英國並不能獨享其利益,卻又要承擔責任。

1929年,廬山管理局收回了俄國人在蘆林的地約,廬山俄國租借地宣告廢除。1933年,英國人表示有交還牯嶺租借地的意向。中方也認識到,若要發展牯嶺,建設“夏都”,“非將避暑租用地完全收回,無論財務行政及內務行政,統歸管理局辦理不可”。1933年8月31日,牯嶺業主大會召開會議,並由牯嶺產業董事會許可,同意將牯嶺租借地交還中國。

廬山管理局局長蔣志澄像  圖源:重慶文化網視

1934年8月初,廬山管理局局長蔣志澄開始與英國駐漢口領事許立德(W.M.Hewlett)商討交還避暑地事宜。不久後,許立德奉調回國,英方由繼任的漢口總領事默斯(Y.S.Moss)接任繼續談判。

談判進行得較爲順利。1935年8月8日,蔣志澄與默斯在廬山圖書館舉行協議草案簽訂儀式,省政府委員兼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蕭純錦、牯嶺公司代表等人蔘加了儀式。這場簽字儀式也成爲廬山廬山圖書館開館(1935年8月5日)後,舉行的第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活動。

《申報》1935年10月18日

草案經兩國政府覈准後,1935年12月30日上午,廬山管理局局長蔣志澄與英國駐漢口總領事默斯在廬山圖書館正式簽訂《牯嶺產業地交還省政府協定》。江西省政府代表蕭純錦、牯嶺公司董事及來賓共19人蔘加了儀式。

致歉:全文約4000字,加之首發等因素,故分爲上下兩篇發佈。這樣半截子的文章的確不合適,只是因爲筆者染病後,身體一直未能完全恢復,久坐則頸痛難忍,實無精力再寫一篇12月30日的故事,敬請諒解。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馮曉暉

漫遊遐思

公衆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