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k8s(ubuntu版)-Kubernetes入门——核心概念、架构设计、认证和授权

1.0 环境版本控制

序号 名称 版本 备注
01 Kubernetes 1.25
01 kubeasz 3.4.1
02 Docker 20.10.21
03 Java 1.17
04 Harbor 2.0.2
05 Prometheus 2.40.3
06 Istio 1.16.0

注意:

在新版本Kubernetes环境(1.24以及以上版本)下官方不在支持docker作为容器运行时

2.0 什么是Kubernetes

2.1 命名、logo等设计概念

Kubernetes单词起源于古希腊,是舵手的意思。logo既像一张渔网,又像一个罗盘、船舵

另一层意思,Google想表达的是,docker的logo是一条满载货物在大海中遨游的鲸鱼,Kubernetes捕获和引导docker的运行。


2.2 技术概念

Kubernetes,也称为K8s,是一个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集装箱应用程序的开源系统。它将组成应用程序的容器分组为逻辑单元,以便于管理和发现。

一个不太合适的理解:k8s 相当于 docker 容器的管理平台。

3.0 Kubernetes特征

  • 一切以服务为中心(在什么地方运行,都是无差别的)
  • 自动化(k8s中的服务可以自动扩容、升级、更新、部署等)

4.0 Kubernetes和Docker的关系

Kubernetes,可以看成Docker的上层架构。
以Docker标准的架构为基础,打造的一个分布式架构系统。

但Kubernetes不一定要依赖于Docker,Docker只是一个产品,但Docker技术是一系列的标准。

5.0 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

假设一个普通的docker容器,Container。
容器中放置各种镜像。

5.1 pod概念

pod:第一个介绍的就是k8s中新的概念,k8s 的最小调度单元,相当于逻辑主机的概念。
pod特征:

pod里面可以多个容器。
里面的所有容器都运行在一台机器上。
容器都有自己唯一的id
每个pod内都会有一个容器——Pause,会有一个自己固定的镜像,作用:根容器,目的主要是将其他容器关联到根容器上,附带共享资源(共享存储、网络、运行信息等)。

5.2 ReplicaSet(Rs)概念

pod的上一层,叫ReplicaSet(Rs)(副本集),副本集会管理多个pod。



ReplicaSet的作用就是当一个pod出现问题,就会调度起另一个pod运行,保障服务稳定。

5.3 Deployment概念

ReplicaSet(Rs)(副本集)的上一层,叫Deployment(部署)。
比如,一个旧的应用,运行了2个实例(pod),当想要更新这个应用。此时就相当于更新Deployment容器。

Deployment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ReplicaSet(Rs)(副本集)。
滚动先启动一个新的pod。新的pod和 旧的一模一样,当然,id会更新。



通过健康检查后,此时会有3个实例。

然后会删掉旧版本,这时候运行一个新版本和一个旧版本实例。


旧版本删除一个以后,新的ReplicaSet(Rs)(副本集)会创建另一个pod,并管理起来。

然后删掉旧的ReplicaSet(Rs)(副本集)

此时,服务更新的过程就完成了。

以上Deployment操作才是人为层面参与进行的,Deployment下的ReplicaSet(Rs)(副本集)和pod的操作由k8s自动完成。

5.4 Service概念

Service概念涉及到label(标签)概念。
k8s中很多概念都可以打标签,比如Deployment(部署)可以打标签,pod也可以打标签。

比如,我们运用了一个单点登录的服务,可以打标签app:login

此时我们创建一个Service,Service可以配置Selector,表明这个Service负责管理的标签为app=login的对象。

Service对外,会有一个ClusterIP。
Client(客户端)可以通过ClusterIP访问到Service,进行一些操作。


6.0 Kubernetes的架构设计

6.1 节点(Node)概念

k8s肯定会需要很多的服务器(节点)。

服务器分为2种角色。
一种叫做master节点(Node)(主节点),一种叫做work节点(Node)。
master负责去管理各种work节点。


6.2 组件——EDCD

k8s当然也有自己的数据存储持久化(比如文件存储、数据库存储、中间件存储等),这写信息就需要放在一个地方,k8s选择的组件叫EDCD(EDCD集群)。

比如:

  • master节点上,有一个组件ApiServer,是操作k8s的唯一入口。
  • ApiServer接到客户端请求后,通过k8s的另一个组件Scheduler(调度器)获取信息。
  • Scheduler会收集每一个work节点的详细信息(比如资源、内存、CPU、节点上运行了什么样的服务等)。
  • Scheduler通过策略、算法(主要是预选策略、优选策略),最终选择一个最优的work节点,将work节点pod建立起关系。
  • Scheduler告诉ApiServer,这个pod可以运行在某个work节点上。
  • ApiServer把这个信息存到EDCD中,实现数据存储持久化。
6.3 Controller Manager

ps:一文看懂 Controller Manager

pod和work节点绑定之后,需要将pod真正启动起来。这时候需要另一个组件ControllerManagerControllerManager,集群内部控制中心,负责维护各种k8s对象。

Controller Managerkube-controller-managercloud-controller-manager 组成,是 Kubernetes 的大脑,它通过 apiserver 监控整个集群的状态,并确保集群处于预期的工作状态。

Controller Manager通过 apiserver ,获取EDCD存储的节点信息的变化,使pod运行起来。

kube-controller-manager 由一系列的控制器组成

序号 名称 说明
1 Certificate Controller
2 ClusterRoleAggregation Controller
3 Node Controller
4 CronJob Controller
5 Daemon Controller
6 StatefulSet Controller
7 Endpoint Controller
8 Endpointslice Controller
9 Garbage Collector
10 Namespace Controller
11 Job Controller
12 Pod AutoScaler
13 PodGC Controller
14 ReplicaSet Controller
15 Service Controller
16 ServiceAccount Controller
17 Volume Controller
18 Resource quota Controller
19 Disruption Controller

cloud-controller-manager 在 Kubernetes 启用 Cloud Provider 的时候才需要,用来配合云服务提供商的控制,也包括一系列的控制器,如

序号 名称 说明
1 Node Controller
2 Node Lifecycle Controller
3 Route Controller
4 Service Controller
6.4 pod怎么在work节点上运行起来

每一个work节点需要装好一个服务——Kubelet
Kubelet:主要负责维护pod的生命周期,容器的mem、网络等,最终Kubelet会调用本地的docker,运行起容器、和各种pod。

7.0 Kubernetes的认证密码学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k8s中,所有的资源,都是通过组件ApiServer来实现。

k8s集群关键在于,ApiServer如何去实现客户端的身份,通过身份(认证)去访问权限的授权授权()。

密码学的2个概念。

  1. 对称加密:加密解密同一个秘钥
  1. 非对称加密:加密解密2个秘钥且不相同。
    这2个秘钥称为密钥对,加密的就叫公钥,解密的叫私钥。

非对称加密的缺点就是算法复杂,加密和解密消耗非常大。

密码学解决方案:

ServiceX(服务X)将对称加密的秘钥A,
通过非对称加密的公钥B加密后,
发送给另一台服务ServiceY(服务Y),
ServiceY(服务Y)非对称加密的私钥C进行解密,
获得对称加密的秘钥A。
接下来2个服务通过对称加密进行通讯即可。

这种解决方案,就是鼎鼎大名的SSL/TLS协议。(https就是通过这2个协议进行加密实现的)

这样协议还是有风险的。

截获ServiceY(服务Y)发送到ServiceX(服务X)的公钥。
ServiceX(服务X)拿到公钥后加密自己的私钥
ServiceX(服务X)传输时,被截取数据,拿截取的公钥当成私钥解密,得到对称加密的私钥。
此时,数据就已经不安全了。

当然,以上的技术实现难度很高。

新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CA(证书认证)实现。
使用 CA ,证书认证机构,所有合法的网站的证书,都保存在 CA。

ServiceX(服务X)拿到公钥后,向CA认证证书请求,判断公钥是否合法。合法后再去通讯,保证公钥是一个正常的公钥。

这个就是 https 的实现机制,所有的 https 网站相当于ServiceB, 公开声明一个公钥,而且这个公钥要注册到证书认证机构。

8.0 Kubernetes的认证和授权

8.1 认证

k8s用到的CA证书是自己颁发给自己的自定义CA。

k8s提供的认证方式有:

  • 集群外部访问APiServer
  1. 客户端证书认证(TLS双向认证)
  2. BearerToken: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密码,定义在ApiServer中,客户端每次请求带上这个密码,就可以进行通讯。
  • k8s内部进行通讯,比如pod和ApiServer进行通讯
  1. ServiceAccount(namespace、token、ca)
8.2 授权

k8s中有一系列鉴权的机制。
比如:

ABAC
WebHook
RBAC(k8s 1.6 引入)(全称: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是最新的一种授权策略,相对于其他两种,目前RBAC也是一种更好地选择。

因此只需要了解掌握RBAC即可。

8.3 RBAC

RBAC权限系统遵循这样一种三层结构。
user(用户) \longrightarrow Role (角色) \longrightarrow Authority(权限)

User

User层面上分为2种用户。

User:普通用户
ServiceAccount:集群内部访问ApiServer的用户

Role

name:名字
resourse:哪些权限
Verbs(动作 ):拥有哪些操作

Authority

权限也分为2种

Resource:资源维度
Verbs:可以理解为增删改查(CURD)维度。

k8s没有数据库,通过RolBinding资源实现一种类似于数据库关系绑定的建立。

k8s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namespace,namespace作用主要是对k8s中的资源起到隔离的作用。

如果一个角色,只能访问某个或者某几个命名空间下的资源,当下权限就不兼容了,因为不包含命名空间体系参与。

因此,k8s将角色放入一个namespace下,如果拥有某个角色,则只能拥有当前这个命名空间下的角色。

如果用户需要整个集群得到角色,则需要用到如下的定义:

ClusterRole:集群的角色。
ClusterRoleBinding:集群的角色绑定。

8.4 API 对象

RBAC API 声明了四种 Kubernetes 对象

Role
ClusterRole
RoleBinding
ClusterRoleBinding

  • Role 总是用来在某个名字空间内设置访问权限; 在你创建 Role 时,你必须指定该 Role 所属的名字空间。
  • Role 和 ClusterRole只能选其中一个。

如果希望在名字空间内定义角色,应该使用 Role;
如果希望定义集群范围的角色,应该使用 ClusterRole。

  • ClusterRole为以下资源授予访问权限:
  • 集群范围资源(比如节点(Node)
  • 非资源端点(比如 /healthz
  • 跨名字空间访问的名字空间作用域的资源(如 Pod)

RoleBinding 和 ClusterRoleBinding的区别:
https://kubernetes.io/zh-cn/docs/reference/access-authn-authz/rbac/#rolebinding-and-clusterrolebinding

AdmisionControl

AdmisionControl:准入控制

准入控制可以理解为一个个的小插件,各种小插件独立存在,没有任何关系,依次执行各种准入策略,如果通了,那就表示准入成功。

常见的几种AdmisionControl:

  • AlwaysAdmit:总是允许所有的请求
    此插件已被弃用,因其行为与没有准入控制器一样。

  • AlwaysDeny:总是拒绝所有的请求(一般用于测试)
    由于它没有实际意义,已被弃用。

  • ServiceAccount:总是允许所有的请求,和上面说的ServiceAccount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作用是给ServiceAccount提供自动化,辅助ServiceAccount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某些pod,没有ServiceAccount,它会自动去添加当前命名空间默认的一个ServiceAccount。
    确保ServiceAccount在每个pod都存在。
    PS:强烈推荐为 Kubernetes 项目启用此准入控制器。 如果你打算使用 Kubernetes 的 ServiceAccount 对象,你应启用这个准入控制器。

  • DenyEscolatingExec:用于拒绝所有的Exec和tech到我们的具有一些特权的POD上,用于限制登录到我们的容器里执行命令的一个安全层面的插件

9.0 集群搭建方案对比

9.1 社区方案
  • 杂乱

非常的杂,非常的多,五花八门的,一些是个人做的方案,一些是一些小团队出的方案,有点方案是单机部署的,有的方案是部署集群的,还有一些是高可用的方案,还有一些是非高可用的方案。

  • 不可靠

一方面体现在虽然大部分的解决方案都号称简化,但其实它们并不简单,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是出于字面很难定位原因,非常的难以解决,如果对方案涉及到的技术(如Linux Shell)不是很懂 ,出现问题基本上是搞不定。

  • 升级难

比如使用了一个方案,半年前是1.0版本,现在想升级到1.3,你可定还是用之前使用的那个方案,因为你比较熟悉了。但是很有可能你发现之前那个方案就停留在了1.0,不支持更高级版本的安装,所以你只能用另外的方式做了。

综上,社区方案不推荐。

9.2 kubeadm(官方推荐)
优点:
  • 优雅

使用kubeadm去安装几乎所有的组件都是运行在容器中的,并且都是运行k8s的pod里面,这个是它非常优雅的一个地方

  • 简单

安装的过程非常的简单,配上一个配置文件,运行一个命令kubeadm-init,它几乎会帮你做所有的事情,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

  • 支持高可用

不但支持非高可用的集群安装,也支持高可用的集群安装

  • 升级方便

升级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只要拿到了kubeadm的命令,肯定是可以部署最新的k8s的集群,官方出的,肯定会跟k8s同步更新。

缺点:
  • 不易维护

对容器不太熟悉,或者是说对k8s机制不太熟悉的运维人员,维护可能非常的困难的。传统的运维去运维Kubernetes的POD,很难上手

  • 文档不够细致

如果直接按照官方的文档去做,很多时候会卡主,或者是出现什么问题,很有可能不知道说的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一些变量不知道该如何去替换,有的时候文档里面会有一些错误。曾经1.1的文档中kubectl中的yum配置文件在的内容是有缺失的,就导致很多用户花费很长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

9.3 Binary
优点:
  • 易于维护

所有都是通过进程直接运行的,并需要一点一点去配置,手动去运行起来,这样会非常清楚每个组件怎么运行,有什么样的调用关系,非常易于去理解。

  • 灵活

不管搭建单机,还是高可用,需要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去运行起来的,你想怎么配置就怎么配置,控制你来非常的灵活

  • 升级方便

这个跟Kubeadm一样,可以一点点去升级,不会对真个集群造成太大影响。

缺点
  • 没有文档

在官方文档里,都没有发现关于二进制的安装和配置的一些文档。

  • 安装复杂

一方面原因跟没有文档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组件都需要手动去进行配置,包括数字证书、认证授权CA都需要一步步的生成。

9.4 方案的选择

官方的方案有两种:kubeadm、Binary(二进制),都有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
目前生产环境中,大部分的公司使用Binary(二进制)的方式比较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