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論道德的普世性

快樂和信義是什麼?

哪一個時代?哪一個民族的人不要快樂?

有誰敢公然聲稱喜歡背信棄義?

我要告訴你們:從快樂和信義來看,道德原則是不容置疑的!

道德是爲人們實現快樂這個目的而存在,通過信義來體現。儒家講‘’仁‘’ ;佛陀說‘’善‘’;基督談‘’愛‘’;共產主義論‘’幸福‘’。這些都是一個意思,都是爲了實現全人類的快樂。符合爲實現全人類的快樂的行爲,就是‘’義‘’。無論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幫助別人脫離痛苦、獲得快樂的行爲,都被視爲‘’義‘’。知道什麼是‘’義‘’,並且以行爲來體現,就叫‘’信‘’。知義守信,這是普世皆同的道德。

很多年來,我們缺乏對道德的深刻認識和理解,誤以爲這個世界的人們信奉着非常不同的道德和倫理體系。我爲此研究東方和西方的哲學,通過釋迦牟尼、馬克思、耶穌、孔子等偉大人物的理論,發現他們除了表述的不同,都是爲着一個目的:消除全人類的痛苦,實現全人類的快樂!這些偉大人物的理論經久不衰,足以表明他們的思想絕大多數符合真理!

有人可能會駁斥我,因爲我將唯物論者和唯心論者、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思想相提並論。這似乎不可思議?我應該提醒你們,關於道德,它的起源其實都是基於人性慾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道德的存在乃是爲着實現喜歡、快樂和愛!無論任何時代、任何階級,人們生活的目的與意義,都是爲了實現喜歡、快樂和愛!無論唯物論者和唯心論者、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他們之中真正有覺悟和智慧的,都應該瞭解人性的根本。信仰不同,並不妨礙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上的統一。

請問:有誰的信仰不要快樂?有誰的信仰主張背信棄義?若有不要快樂,主張背信棄義的信仰,那一定是邪惡和欺騙!

現代無產階級的理論家們普遍認爲,道德具有時代性、民族性、階級性。他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觀點,是因爲普遍缺乏對人性的深刻認識,不瞭解人類慾望的真相。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從經濟現象來研究人類社會,他們的理論偏向從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的規律來認識,幾乎是完全忽略了人類本性。因爲對人性和人類慾望的複雜性缺乏深刻認識和了解,他們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倫理科學。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評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時候,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的理論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是從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等經濟現象去解釋社會,就很容易忽略對人性的深刻認識和了解。他們的道德理論不是從人性而來,而是從經濟現象推演產生。所以,他們纔會認爲道德具有時代性、民族性、階級性。

從經濟現象推演而來的道德理論,在實踐中往往會與人類本性產生衝突,很難起到道德應有的作用。人們越來越反感道德說教,其實針對的就是偏離人類本性的道德理論。人類的喜歡、人類的快樂和人類的愛,不會是單純圍繞着經濟利益,不可能只是要追求經濟地位上的平等。

從人類的喜歡、人類的快樂和人類的愛而來的道德,纔會讓人們樂意認同和遵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