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文/胡柳煙

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世界的不確定性,表現在社會那裏,是很多事物變化迅速,來不及把握;表現在人羣那裏,是觀念上的分化、各執己見,難以達成共識;表現在個人身上,是無力感與缺失感,以及與之相應的消極情緒。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合力,讓世界的不確定性更明顯地出現在人們面前,而人們又放大自己的情緒去面對它們,這加劇了人心的動盪不安。


似乎人們都失憶了,忽略了——未來本就不可預知,世界本就有不確定性。想要掌控一切(生活)的願望是人對自我能力的自負與錯誤認知,人們害怕承擔那可怕的後果,又無力改變現實。但是,對自己來說,更爲嚴重的是他也無能改變自我,這多麼糟糕。


一方面,互聯網信息分享的便利,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到更廣大世界發生的事情,遠方所發生的,也能影響着自己的心情,讓自己知道生活有更多面;網絡社交的便利又能讓自己的愛憎得以更充分的表達,有了發聲渠道,就不做生活的啞巴,各種觀點就在網上表達出來了。技術工具是沉默而中立的,只因使用它的人讓其滿帶了鮮明的情感色彩,因爲人性的盲點,使得技術體現了相應的缺陷,那麼,更該反思的不正是人類自身嗎?在真真假假的海量信息裏,人們很難有甄別真假的能力,情緒卻很容易被帶着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但似乎難以接納別人的“信”,原來我們缺乏溝通的能力,互聯網暴露了羣體的社交能力不足,缺少理解與接納,而更傾向於控制與說服,這是羣體心智幼稚的表現——儘管人類文明史可堪回首一萬年,但仍以自我爲中心,看來,人類心靈的一萬年並未進步多少。


另一方面,人們享有的物質條件,現實生活,所接受的教育,與世界的聯繫等等,使人們反思的能力加強了。今天,人們的生活是在進步基礎之上的生活,人們所進行的反思,也是在這種生活之上的反思。比較從前,並非無序、墮落,而是社會新舊交替時的陣痛。難道,你願意回到中世紀生活嗎?你離得開沒有手機的日子嗎?我樂觀地看到了新舊交替中人們主動的反思,認爲是人們更進一步覺醒,心靈上覺醒的體現。因爲在現實條件的基礎之上,人們有了進一步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與條件,有了形形色色的嘗試與試驗,出現了各種矛盾,也有了更多誠實的發聲,更多聒噪的討論,大家都想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假如現實倒退到食不果腹、戰爭、民不聊生,那人們關注的就又不同了。


對於社會的變化與來不及把握,這樣的不確定性,我個人傾向於人們被人爲炮製的“危機”洗了腦,諸如一場公共衛生危機來臨,網上流傳各種購藥指南,焉知不是某些醫藥公司趁勢而爲的營銷手段呢?那些藥,你真的馬上需要服用嗎,只不過別人買了,自己不買,萬一沒有了,多喫虧,如此而已。近幾年,網上有各種販賣焦慮的文章,看起來充滿了“洞見”,但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爲了流量、閱讀量而打造出來的“煽情偏見”?假新聞,到了比比皆是的地步。


從古至今,世界從來無常。如果你因此憂懼心悸,這難免是在庸人自擾,自作多情。若說有“命定”,既然命定,你就改變不了;若說“無常”,既然無常,你就控制不了。所以,當人們在說不確定性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這總讓我疑心是一種喫飽了撐的矯情。“只因踏實做事的少,夜觀星象的多。”這當然是在諷刺了。


因此,我也便更傾向於勸解人們重拾心靈的修煉,個人在面對現代化的彷徨時,要藉助個人心靈的力量去平衡。你不是沒得選,也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只不過你很多的所謂做不到、沒希望是過不了你自己心裏那一關,不要總覺得自己完全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而該問,機會來了,你有能力把握住嗎?


現代人更該修煉心靈,讓自己內心有所依傍,有所歸依,卻不要總靠對外界的佔有去滿足那份安全感。人生一世,追求那心靈的境界,更益於活成爲一個大寫的人。


——胡柳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