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小王子》

      一個普通平常的早上,在檢查四眼額子房間衛生時,偶爾發現了書架上這本名字熟悉卻一直不屑一顧的《小王子》。也許正因爲額子關注了它,才激發起了自己對它強烈的好奇心,於是,讀完這本薄薄的小說基本也就花了大約一下午的時間。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裏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子在各個行星上的所見所聞,小王子由於在自己星球上同孤傲的玫瑰花鬧彆扭之後,便動身去其他星球遊歷,他先後訪問了六個小行星。再後來,他遇到了一隻小狐狸,並且得到了它贈送的禮物——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的能力。之後繼續尋找生命的意義,經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泉水。小王子在朋友的幫助下離開了地球,重新回到小行星上。

        在自己以往的認知裏,它就是一本世界聞名的兒童文學作品。而當真正讀到最後一頁,並瞭解了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裏生平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狹隘偏見。傳統童話大多選擇的是全部敘述,敘述者處於故事之外。而《小王子》的敘述者是“我”,“我”既是童話的敘述者,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我”所敘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隱含作者並不僅僅將“我”作爲一個陪襯。“我”在完成敘事任務的同時,也在深化着作品的主題。“我”是個還抱有童真的成年人。正因爲抱有童真,“我”難以認同成人世界的理性和功利,這讓“我”從小便與所謂的“大人”們產生矛盾。又因爲“我”是成年人,“我”一開始難以完全理解小王子的純真和感性,於是“我”與小王子產生了矛盾。“我”與大人們的矛盾、小王子與“我”的矛盾其實質均在於孩子和成人的矛盾,是理性與感性、麻木和摯愛的矛盾。而在這關鍵性的矛盾中,“我”都起着映照的作用。可以說,“我”就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成年世界裏的理性、虛榮、功利、迷惘,也照出了孩童的感性、純真和執愛。隨着“我”與小王子日漸加深的瞭解,“我”最終迴歸到了孩童時的狀態,並且最終認同了小王子的價值觀和情感,以及他所崇尚着的“愛的理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