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煨罐米油香

新冠感染管控放開以後,不少年輕的家長爲孩子操碎了心。孩子發熱,他們比自己發熱還難受;孩子不肯喫東西,他們變着法子,給孩子調胃口保證營養;孩子需要送醫院,家長更是絲毫不敢耽擱。看到網上有這麼一段視頻,一個媽媽抱着孩子,在出租車上,孩子發熱驚厥,媽媽急得大哭,催促師傅快點再快點,師傅讓他打電話報警,讓交警紅燈一路放行。

可憐天下父母心……

看到這些,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出痧子”的日子。

那時候,農村十來歲的孩子出麻疹,非常普遍。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班上開始有小孩出麻疹,那時候俗稱“出痧子”。開始幾天發燒,渾身無力,然後周身發癢,嚴重的會皮膚破潰,在臉上和身上留下疤痕,甚至死亡。這種病傳染性極強,一個學期下來,差不多全班每個同學都會輪上一遍。

當時,一個鎮上纔有幾個祖傳中醫,治治跌打損傷和肚疼水瀉,對這種傳染病,他們束手無策。小孩一旦染上,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家靜養,等到恢復正常,再到學校上課。

在班上有了幾個孩子請假以後,麻疹也輪到我的頭上。按照那時的普遍做法,家裏首先找出一塊紅布,縫成個錐形帽子,戴在頭上,並罩着眼睛,強迫在家睡覺,不許看書,更不許下地出門。紅布罩頭罩眼,主要遮光護眼,防止留下後遺症,影響視力。而選擇一塊紅布罩頭,當然是爲了祛除邪魔。

真正讓“出痧子”的孩子感受到特別照顧的,是在那十幾天裏,可以喫上單獨煨制的大米粥。

我們住的黃海灘塗墾區,砂性土壤,蓄不住水,自成陸以來,一直只種玉米、高粱、大豆、麥子等旱糧,產婦坐月子或者重症病人需喫大米,得憑醫院開出的介紹信,到鎮糧管所兌換,每人只有幾斤,數量控制得極嚴。而小孩子出麻疹,那時候不認爲是什麼大病,糧管所根本不給兌換。

這可把家裏人急壞了。聽他們議論,“出痧子”的孩子不能喫玉米、高粱等粗糧,會刮壞腸胃,留下後遺症,影響將來生活。

於是,全家開始出動,挨家挨戶尋找大米。父親則讓母親連夜篩揀玉米,到五十里外的裏下河水稻產區,以低於七折的比例,兌換大米。

大米終於換回來了。接下來的十幾天裏,我便一個人享受特殊照顧,喫起“獨食”大米粥。那會兒,不僅僅糧食緊張,炊草也很緊缺,放學路上撿拾炊草,也是我們經常順帶做的事情。要另外煮大米粥,自然捨不得炊草。家人找出一個叫做“煨罐”的東西,專門用來煨粥。“煨罐”灰黑色陶土做成,二十來公分高,一個胖胖的肚子,邊上帶着把子。全家人喫的一鍋稀飯燒好以後,大人便在“煨罐”裏放上一把米,倒上一碗開水,然後把煨罐埋在滾燙的竈灰裏,靠着竈灰的餘熱,把大米煨爛焐熟。

一家人喫飯的時候,在竈膛裏煨出的大米粥,也端到了桌子上。米粥飄出的米油香味,立刻滿桌子彌散開來。平時一年到頭見不着大米,這個時候,就算是發熱再沒有胃口,大米粥的米油香,也讓人立馬有了食慾。黏稠的米湯,香裏帶甜,更有一種特別的誘惑。這半個月的時間,就在全家人的呵護下,一個人享受着平時從來沒有過的特殊待遇。不光是身子得到了調養,精神上也體驗到一種家人關心的溫暖,病情很快便會緩解、痊癒。

幾十年過去了,麻疹這類傳染病,如今在新生兒出生的幾個月內,國家通過計劃免疫,注射疫苗預防,現在已經絕跡。糧食市場放開以後,集鎮上到處都是米店,海邊灘塗砂地上儘管仍然不產大米,但種田人也早就不再喫玉米等粗糧了。

現在說起煨罐煨出的大米粥的油香,讓人覺得恍如隔世。(2022.12.2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