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史(4)

【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

近代广告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是报刊广告的出现。

(1)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商品输入我国主要以日用品为主,广告形式多采用路牌广告和招贴广告。在外国货源源不断地涌进我国市场的同时,海外商人深知报刊传递信息速度快,而且信息容量大,是做广告的理想媒介。于是,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近代广告开始由外商引入。

(2)鸦片战争之后,首开中文刊物登广告之先河的,是1853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遐迩贯珍》中文杂志。

(3)随后,帝国主义国家还在香港、上海等地创办了一批以中国人为对象的中文日报。旧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是英国人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

(4)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广告活动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主要表现是洋货广告反客为主,占据主要地位,形成各帝国主义进行广告竞争的局面。由于沿海与内地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广告水平的地区差异越来越大。在新的报刊广告媒介出现的情况下,传统广告媒介仍然有其生存的根基,形成先进广告与传统广告媒介并存的局面。

【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

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改良的主张,他们把办报作为传播新思想、与洋货抗衡的重要手段,并逐渐懂得利用广告进行竞争。

(1)由于资本竞争的加剧,报纸刊数和广告版面迅速增加。1872年11月14日,《申报》出现了第一张有图片的广告稿——缝纫机广告

(2)报刊广告蓬勃发展以后,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逐渐分离,从而促使广告代理商在我国出现。广告代理商最早是以报馆广告代理人和版面买卖人的形式出现,后来演变为各种广告社、广告公司。

1872年《申报》在创刊号上特意申明,外地广告由卖报人员代理,“卖报人”可算是报馆广告代理人。

(3)在这一时期,官方报刊也适应潮流,改变过去不登工商广告的惯例,开始有限度地刊登一些广告。

【辛亥革命前后的广告】

(1)辛亥革命前夕,各类报刊纷纷创办,这些报刊除宣传革命形势外,也刊登大量广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广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广告内容有了扩大。二是广告的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有所提高。

(2)辛亥革命以后短短二三年内,报刊发展到1000多家。这时一些外国人主办的报刊陆续转为中国人主办,并开始增加广告篇幅,讲究广告形式与效果。

(3)“中国广告公会”成立,它是我国广告史上最早与世界广协有联系的唯一全国性广告机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