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佛經上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意思是巨大的須彌山含有許多微小的芥子,同時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

旨在表達這個世界,大與小是相對的,得與失也是如此,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得中有失,失中也會有得。

大與小是相對的,這讓我想起了“太太”的“太”字。

過去富貴人家都將把女性稱爲太太,在臺灣香港地區也很盛行這樣稱呼。

爲什麼要稱爲“太太“呢?這其中有何緣故呢?

追根溯源,原來周文王的母親叫太任,周武王的母親叫太乙,這兩位太是周朝的開國祖母,所以我們恭敬她,稱爲太太。

“太太”,一個簡單的稱呼,卻具有深刻的含義,可見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同時也爲造字者的智慧深深折服。


你看這個“太”字,大的裏面有個小點,說明做人家“太太”,既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可大可小,要把握好尺度。

在外面,要顧全男人的尊嚴,審時度勢,不可太露鋒芒,故稱其爲小;

在家裏,家人的飲食起居,事無鉅細,都要一一操勞過問,故稱其爲大。

得與失同樣是相對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這句出自《道德經》的語句,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辯證哲學。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並可以互相轉化的。

遭遇了壞事,不必頹廢沮喪;遇到了好事也不必欣喜若狂。

因爲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如果能夠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的好事與壞事,那麼心境就會平和很多,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感覺。

關於“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

白鹿洞書院,是我國曆史上一所非常著名的書院,唐代的李渤兄弟曾隱居於此讀書。

李渤養有一隻白鹿,終日相隨,故人稱白鹿先生。後來李渤就任江州刺史,在修建亭臺樓閣,疏引山泉,種植花木,成爲一處遊覽勝地。

有一次他問智常禪師道:“佛經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麼可能容納那麼大的一座須彌山呢?是在騙人吧?”

禪師聽後笑着問道:“人家說你涉獵書籍逾萬,人稱李萬卷,可有這回事?”

“當然!我讀過的書豈止萬卷!”李渤得意洋洋地回答。


禪師問,“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何在?”

李渤指着頭說:“都在這裏啊!”

禪師問:“奇怪,你的頭顱只有一顆椰子這麼大,如何將那萬冊書卷放進這小小的腦袋裏去呢?莫非你也騙人嗎?”

李渤聽後,腦中轟然一聲,當下心中大悟。

我們的一顆心可大可小。

看見一朵小花,看見一溪流水,看見一輪明月,心生愛意,可謂小矣;

但如果透過一朵小花,一溪流水,一輪明月,聯想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人低爲王,水低成海;一輪明月遍佈宇宙,惠及衆生,虛懷若谷,可謂大矣。

世界那麼大,我們那麼小,煩惱那麼多,如果沒有“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胸懷與氣度,又怎能生活的幸福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