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詞的性質與功能

在唐宋時代,詞在性質上和後世的差別在於:詞是配合當時的俗樂,也就是燕樂,用來演唱的樂曲歌辭,這是它的基本性質,由基本性質所決定的。

在唐宋時代,詞的功能和後世也不一樣。詞對於後世讀者而言,其性質是文學經典,相應地其功能最主要的是文學功能,是進行文學表達的載體和體裁之一。

但是在唐宋時代,詞的最主要功能可能並不是在這一方面,從現存文獻來看,唐宋時人眼中的詞,基本上是一種娛樂的對象。詞的最主要功能是所謂“娛賓遣興”,是在宴會場合招待賓客娛樂助興的,這是當時詞的最主要的功能,所以娛樂功能是唐宋時代詞主流的功能。

當然,詞畢竟是文人所做。所以不管文人在填這首詞的時候,是在以他自己的口吻說話,還是在代歌妓立言,以別人的口吻說話,但是或多或少的都會流露出一些他個人的主觀情緒,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在這樣一種表達之中,它一定會有它表達的功能,有它的文學的價值,這也是詞之所以在後世成爲文學經典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但是詞在唐宋時代,還有一個在後代已經消亡的功能,就是它的社會交往和儀式化的功能,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我們知道娛樂本身也可以是一種社交場合,除了這個之外,在人際交往之中,比如說客人來了,我們知道在宋代的詞裏面呢,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叫茶詞,也有叫湯詞。查詞湯詞是什麼呢?是和宋代代客的習俗有關係。客來敬茶,客去奉湯,所謂湯就是白開水。

所以客人來了以後,家中的歌妓端上一杯茶,唱一首跟茶有關係的詞,這就構成了人際交往中禮儀性的功能。這個時候的這首詞,它其實並不完全是娛樂化的,也更加主要的不是文學化的功能。而是一種人際交往,茶詞湯詞都是這樣。

其實還有一些詞是跟節序,比如說跟各種節日有關的,那麼這個時候的詞有時也是一種應景的表達,它也不見得就是作者自身的思想或者情感的一種完整的再現。所以我們看待詞,要把它還原到,唐宋時代那樣一個文化環境中去看待,儘量避免孤立的把它當做是一種紙面上僵死的文字形式來看待。我們在腦海裏面始終要去想,這首詞在唐宋時代它是活的,它是有一個鮮活的場景,有人在唱,有人在聽,有人在微笑,有人在鼓掌。而這個場景的還原是我們理解唐宋詞,欣賞唐宋詞一個重要的方式。

第三個方面就是唐宋詞的傳播,它不是一個孤立的閱讀模式的傳播。欣賞和傳播的模式不是一種,僅是以閱讀的文字而存在的。它其實是由三個環節構成的:也就是詞的作者和詞的聽衆。唐宋時代的人來欣賞詞,更多的是用聽的方式而不是看的方式。

那麼在作者和觀賞者之間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表演者就是歌妓。我們在討論欣賞唐宋詞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一首歌曲它是由誰來寫的?它是由誰來把它唱紅的?這兩者誰更重要?其實以我們現在欣賞流行歌曲的模式來看,我想應該是誰把它唱紅的更重要。也就是說在當時,這位表演者的影響力,甚至有可能是大於它的作者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詞的逐漸經典化,中間這位表演者逐漸在退位,影響力逐漸在減少,特別是隨着燕樂的消亡和人們欣賞趣味的改變,當這種音樂消亡了,當這樣一種欣賞模式改變了,於是就只剩下作者和讀者了,這樣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的一種欣賞模式。可是我們要真正瞭解,唐宋時代的人對於詞的看法,對於詞的觀念,特別是他們對於詞的理解的時候,我們其實要儘量的還原到那個場景中去,這纔是一個完整的理解詞的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