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奧勒留·安東尼丨帝王日課 D 012²

 帝王日課丨 文 /  張偉   樂之寫作工作坊

  這是椰子私塾第2083篇原創輸出

每天審視生活   D 012²

2023年1月12日  通往寧靜之路在哪兒?

暮年老人內心是否寧靜?未必寧靜。活潑愛動孩童內心是否寧靜?未必不寧靜。我覺得,內心是否寧靜與年齡無關,與是否自我是否匹配有關,認可自己,認可所處位置和現在所得,就能得到某種寧靜。可是大多時候,我看不清自己身處何處,四周是迷霧,於是焦慮由此而生,毫無寧靜可言。

有個類比說:寧靜和熱鬧如同細菌,你餵養哪個,哪個就會發展。當你關注寧靜時,寧靜就有可能得到發展,或許發展緩慢,或許現在有可能毫無發展跡象。只要你開始關注,就會發現一些問題,有些需要回避,有些需要補償,有些需要學習。

我理解內心寧靜不是無慾,而是自己慾望當個某種程度滿足,自己非常滿意這種程度,就如同計劃考100分,結果就是100分一樣。慾望得到滿足是一種寧靜,而且得到滿足後,還會產生新希望,而那個希望,也有可能滿足,或者以現在水平大概率會得到滿足,就如這次考100,下次也大概能考100一樣。從這個理解看,要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或者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得到結果不需要太長時間,幾個月時間就好。

生活中這種事情不多,很多事情不確定,明年是否加薪,是否升職,很多事情自個兒說了不算,這個時候難免會有些焦慮或不安。越是想消解這種不安,反而會加重這種狀態。這個時候不刻意追求寧靜,只專注做事,好像能收穫點寧靜。所以,不寧靜時就做事吧。讓大腦專注在做事,而不是想事上。想的太多,就是在餵養焦慮。

前段時間讀了段《張藝謀的作業》,張藝謀導演同時做好幾個項目,拍電影、歌劇以及奧運開幕。不知道他工作時是什麼心境,估計是沒有時間想着內心寧靜之類的,天天忙着工作,根本沒有功夫想別的。

我們只能在當下收穫寧靜,而當下正在做什麼,正在想什麼,自己可以選擇。寧靜是一種狀態,或許也是一種想法。狀態是隻身處何處是可以改變的,而想法自然也可以改變。我們可以選擇怨恨、批判、自我否定,也可以選擇一件事先做起來。

我們的想法決定了未來,而不是現在的狀態,無論是否寧靜,這一刻終會過去。內心焦慮不是周圍的人或事,而是自己如何想,以及如何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