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21)

其實說真的,其實生活當中,每個人的情況還真的不能一概而論。就比如說佛教倡導的喫素,或者說一日一食,苦行僧般的修行。可是對於寶媽以及正在長身體的小孩來說,還是需要多喝點雞湯以及喫點肉類之類的,來補充身體營養成分的。有些人的食量大,一餐就可以喫好幾碗飯,要不然的話,幹活就沒力氣。一天三餐都要喫,要是有一餐不喫的話,肚子容易餓。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有些老人七八十歲了,不需要拐杖就可以自由行走,可以旅遊登山之類的。但是有些老人就不一樣,什麼病痛一大堆,還需要坐輪椅之類的。即使是懷孕的婦女,在孕期當中的反差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初期還能夠不影響上班,可是有些人需要安胎休息。當然了,生產的過程,每個人的情況也會各有不同。

能力也有大小之分,也許在我這個年齡段,有些人可以依靠自己養活自己,或者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最起碼,工作與生活還算安穩,人生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可是我依然掙扎在溫飽線上,連生活費都沒有。同齡人當中,大多已經有房有車,而我卻什麼都沒有。或許在外界看來,感覺我就是屬於失敗的那種。

不管是一個人的個性方面,還有宗教信仰方面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信仰佛教,有的人信仰基督教。信仰佛教的人,也許就會選擇喫素,但是卻並不能要求其他人也跟他們一樣的喫素。有些人選擇一輩子不結婚生子,可是卻也不能要求其他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有屬於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在閱讀方面,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是什麼樣的書都會讀。不像他們,專門喜歡看什麼樣的小說,而對於其他方面的內容不感興趣。而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拓展閱讀。就是我每天收聽的歌曲音樂方面的專輯一樣,喜歡的內容我就會收藏起來,然後經常會收聽。但是,有的時候也會想着收聽一些其他方面的專輯。就像喫飯一樣,偶爾也想換一種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菜,不那麼固定。

我也收藏電影電視劇還有紀錄片之類的,因爲有很多東西,像是歷史典故還有一些職場潛規則、生存法則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從這上面瞭解的。因爲有代表性,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來。要是在封建時代,估計也就只能看皮影戲或者戲曲表演以及說書之類的了。哪像現在這樣,媒體形式多種多樣,像是以前的那一套估計早就過時了,也很少有人關注了。

因爲電影電視劇之類的非常多,所以也就有了選擇性。有的時候收藏起來也看不完,然後堆着一大堆。不像七八十年代那樣,那個時候家裏有電視的都很罕見。可是現在也沒有那麼多人想看電視了,即使家裏有電視,估計也沒有開過幾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