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札記·蓓蕾初萌

昨晚接近子時,收到《惠安鄉訊》編輯發來的樣刊,原來是我上個月放假前投稿的一篇學生習作被錄用了。習作的基本框架是學生自己的,我只是幫忙修改潤色一些細微的地方。

張瀟洹同學的這篇習作《蘇軾:衝破逆流的孤勇者》是平時的隨筆練習。當時教完了蘇軾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因爲兩篇的創作背景相同——都是他被貶黃州處於人生低谷時期,我就想着引導學生對蘇軾有個更全面的瞭解,這樣不僅對以後再學蘇軾作品有幫助,而且可以學習蘇軾的處世智慧,這是於考試之外的更深遠的收穫。於是,佈置學生週末觀看央視紀錄頻道《蘇東坡傳》1-6集,這也算是“跨媒介閱讀”吧,然後以“我眼中的蘇東坡”爲題,寫一篇隨筆。

兩個班收回來的作業有相當一部分是複述蘇軾的人生經歷,這自然是不符合“文學小評論”的要求,但是孩子們願意去了解蘇軾,願意動筆,我都覺得是好事,至於存在的問題評講時指出就可以。

瀟洹同學的這一篇當時就是我評改時拍下來作爲範文的,後來校刊《光風》需要學生習作,我就把相冊裏的這一篇修改潤色打成電子文檔發給《光風》編輯,也發一份給《惠安鄉訊》,沒想被錄用了,這對學生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吧!

都說考場作文是“戴着鐐銬跳舞”,考生必須完成題目提出的所有要求,同時還要展示自己的文學功底,這往往是挺難的,很多習作成了“千人一面”的規範文。而平常的練筆就不一樣的,孩子們大可以盡情地“跳舞”,不用“戴着鐐銬”。

當然,這樣的“跳舞”是要有基本功的,這樣的學生是可遇不可求的,能遇到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事。記得高一開學第一節語文課,提前進教室的我看到有一位男生書桌上攤開一本《紅樓夢》,顯然是閱讀進行中,我當時非常驚喜,表揚了他,而且說“你這麼喜歡閱讀,我要送你一枚書籤”,可是等到我買來了書籤,卻忘了那個孩子在哪個班長什麼樣,後來在兩個班問了,才知道那個自覺在看《紅樓夢》的男孩,他叫張瀟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