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學成語-3

接着昨天已經整理學習了的20個成語來開始今天新的一輪的讀《論語》,學成語的溫故而知新之旅吧!

41.盡善盡美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2.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3.敬而遠之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自】:《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44.侃侃誾誾(yín)

【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出自】: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45.空空如也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46.理屈詞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47.樂山樂水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48.樂以忘憂

【解釋】:由於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9.樂在其中

【解釋】: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0.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1.苗而不秀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出自】:《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52.敏而好學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3.不捨晝夜

【解釋】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54.名正言順

【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55.內省不疚

【解釋】: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出自】:《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6.能近取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着想。

【出自】:《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57.年富力強

【解釋】: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58.披髮左衽(rèn)

【解釋】: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髮,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爲主,現多指落後不文明的狀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59.輕裘肥馬

【解釋】:穿着輕暖的皮襖,騎着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60.任重道遠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意思是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下一輪的溫故知新,明天繼續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