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說是個結,說了是個疤。

晚上好。

早些年,朋友A跟我說自己是被小姨給帶大的,結婚的時候不讓親媽去。

聽後我楞住了,一臉懵逼地看向了她。

“你說啥子呢”?

“我恨她”,頓時眼睛裏充滿了怨氣。

事情還得從她的原生家庭開始說起。

朋友A呢家裏是兄妹三個,有她和她的兩個哥哥。

她的爸爸還好點,可她的媽媽卻是個重男輕女的狠角色。

在她還是個小傢伙兒的時候,就特別的不喜歡她。

兩個哥哥是新衣服一身接着一身的換,零食更是多的喫不過來。

可她媽媽不僅不給她買衣服,就連零食也不讓她幫着喫。

整天穿的就是那一身兒衣服,髒的啊跟個乞丐似的。

不管有沒有人去她家嘮嗑兒,她媽媽都不會理睬她。

對她來說,媽媽頂多可以做到不餓着她,自她有記憶起,人腦有了意識後,媽媽就沒對她笑過。

甚至跟她說話的次數,那都是少的可憐,所以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都藏着一個大大的問號。

那就是對媽媽而言,自己究竟又是怎樣的存在。

那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媽媽能好好的看自己一眼。

可怎奈……

於是她的童年,也就這樣非常糟糕的過了下來。

上了中學後,她覺得自己獲得自由了,像只快樂的小鳥。

不用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爸不疼,媽不愛,哥哥跟個喫瓜羣衆似的一旁看熱鬧。

雖然家裏給的生活費不多,也可以說跟沒給一樣。

但好在小姨會偷偷地給她,日子過得也還湊合。

那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謀求一個帶愛的生長環境。

因爲每次回到家,父母都會圍繞着她的兩個哥哥轉。

這樣的舉動就像是在提醒着她,或許自己是個孤兒,甚至還不如孤兒。

她回到自己的小黑屋裏,雙手抱着自己,蜷縮在一旁,自己安慰自己會好起來的。

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父母不能和自己正常溝通,是在她考上重點高中的時候。

那次他們吵的無比激烈,刀光劍影,彷彿在像武俠片。

那入眼的畫面,堪比電視裏演得還要驚心動魄。

媽媽死活不同意,讓她去上重點高中,還說一毛錢都不會再給她了。

剛開始她爸爸沒特別反對,後來被媽媽鼓動的給臨陣倒戈了。

危難時刻幸好小姨出面拯救了她,並商量着讓她跟小姨生活一段時間。

那幾年那些日子,小姨的悉心照顧,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有“媽媽”的幸福。

儘管她知道那不是真的,但她還是會忍不住地去享受。

可幸福的時光對她來說並不長久,命運對她也多少有些戲弄。

高考的時候,她和兩個哥哥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這時她媽媽竟跑到小姨家去,嚷嚷着不讓她去讀大學。

話語裏還充斥着對小姨的挑釁,埋怨她挑唆母女情感。

吵鬧的激烈聲,讓她感到絕望極了,因爲爸媽從不願意尊重她的感受。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她和父母的溝通,開始需要用到示弱和妥協。

無奈,最終她放棄了讀大學,從那之後她整個人就都不好了。

性格易敏感,敏感的要是發現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就捲鋪蓋逃跑。

脾氣易暴躁,晚上易多夢,神經也衰弱,其實想想還是有點可怕的。

奈何,所有走過的路,受過的傷,都參與並且構成了我們內心的底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