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詞體的形式特徵(三)

接下來我們談詞體的形式特徵的另外三個方面。

首先第一個是押韻,什麼是詞的韻?詞的韻和詩歌的韻是很不一樣的。從押韻的位置來看,我們會發現,詩歌的押韻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一般而言都是奇數句不押韻,偶數句押韻。

但是詞的押韻位置,我們會發現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每一首詞都不一樣,押的多少也不一樣,在什麼地方押也不一樣。那麼詞中的韻,其實是一段樂曲中的一小節,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爲一小節樂句。一首詞由若干個樂句組成的,若干個越劇,組成一個樂段,這個樂段就是我們剛纔講到的片,若干片就組成了一首完整的樂曲,所以樂曲的一小節就叫做一韻,所以樂曲一小節結束的地方,就是要押韻的地方。

南宋沈義父的《樂府指迷》中說:詞腔謂之均,均即韻也。所以均,其實就是指的韻,它就是詞腔的要求。一般而言,慢曲常見的形態是一曲八韻,大家可以看到這首著名的柳永的《八聲甘州》詞,這首詞之所以叫八聲甘州,我想就是因爲它是由八個樂句組成的,其中上片4個樂句,下片4個樂句,在每個樂句結束的地方就是押韻的地方。我們看:

①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這是第一個樂句,所以押了一個韻

②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這是第二個樂句,押了一個韻

③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這是第三個樂句,押了一個韻

④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這是第四個樂句,押了一個韻

這四個韻也就是四個樂句,它構成了上片。下片也是這樣。

⑤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這是下片的第一個樂句,

⑥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下片的第二個樂句

⑦想佳人,妝樓顒望,悟幾回,天際識歸舟。舟字,第三個樂句

⑧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下片也是四個樂句構成的。

四個樂句構成的,每一片四個樂句構成。

這樣叫《八聲甘州》。

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裏面記載,有一位歌妓叫李定奴,她在勾欄之中唱《八聲甘州》喝彩八聲,也就是在每個樂句押韻的位置,結束的地方,唱到這一句唱完了以後,臺下喝彩一次,唱完整首詞喝彩八聲,所以這個是很典型的慢曲,一曲八韻的一種形式。

詞的押韻的方式也比詩歌更加複雜,有的是押平韻的,有的是隻押仄韻的,有的是平仄互押的,有的是三聲互押的,還有的是入聲獨押的,甚至還有轉韻的。比如說下面這首溫庭筠的《菩薩蠻》,這首詞就是很典型的一首轉韻的詞,它每一句都押韻:

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滅、雪,這是兩個入聲韻。

②瀾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眉、遲,轉爲兩個平聲韻。

下片

③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鏡、映,又轉爲兩個仄聲韻

④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襦、鴣,又轉爲兩個平聲韻。

所以在這短短的八句之中,他用了四個不同的韻,平仄互轉。

所以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欣賞唐宋詞的時候,尤其應該去注意去把握揣摩它的韻律的變化,它韻律的美感。所以儘管唐宋詞的這種音樂已經失傳了,古人的發聲,他的聲調跟我們現在的普通話也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在很多著名的詞作,即使是用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去讀,也能夠或多或少的讀出一些那種,音調上面,音韻上面的優美感,這個就和唐宋詞原本的配合音樂的這種屬性是有關係的。

第二個方面長短句

我們都知道,詞,它的句數,每句之中的字數是不均勻的,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才叫做長短句。詞的分句和曲拍有關。句子的長短,字數的多少,都由曲調的節拍來決定,所以一般來說拍緩則字多句長,拍疾則字少句短,所以這一點同樣不是由文辭和整首詞的文字上面的意脈來決定的,而是先天的就有歌詞決定好了的規定好了的。所以詞人們在創作的時候,他就有一定的選擇性,當他想要表達那種激越的感情的時候,他可能會去選擇那種短句子比較多的詞調。

比如說《六州歌頭》裏面,大量的出現三字句三字句這樣的短句子,它就比較適合表現那種急迫的激越的情感色彩。反過來當詞人想要表現一種舒緩的平靜的,甚至可能是憂傷的那樣一種情緒的時候,他可能就會選擇像慢詞或者是字多句長,這樣的材料來表現這樣的句法來表現。所以長短句雖然是由曲牌來決定,但是詞人創作的時候的選擇性也是很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