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柳永的家世與生平(上)

第一個問題我們來談一談柳永的家世與生平

對於柳永我們其實有很多,具體的情況並不是特別瞭解,所以我們對柳永的瞭解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宋代流傳下來的,各種筆記和載籍中的各種零散的記錄,在《宋史》裏面並沒有柳永的傳記。但是好在柳永的父親有一位很好的朋友,也是北宋太宗年間,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學家叫王禹偁,王禹偁先後爲柳永的父親寫過好幾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就是《柳府君墓碣銘》。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瞭解,柳永的家世的一些基本的情況。柳永初名三變,字景莊。因爲在兄弟輩中排行第七,所以又稱之爲柳七或者叫柳七郎。柳永是出自於官宦世家,根據王禹偁所寫的《柳府君墓碣銘》,柳永的七世祖叫柳奧,是唐代著名的史學家柳芳的孫子,柳登的兒子,同時也是著名文人柳冕的侄子。據說柳奧跟隨叔父柳冕入閩,遂定居於崇安,就是現在福建的崇安縣。五夫裏金鵝峯之陽,遂開祟安柳氏一脈。

如果這個記載可信的話,那麼柳永就和唐代的高門河東柳氏攀上了關係。不過如果我們翻檢新舊《唐書》關於柳氏家族的記錄,我們就會發現,其中並沒有提到柳奧其人,所以柳永的這個遠祖,家世背景,是否真的和唐代的高門柳氏有關聯?還是後來文人做墓誌銘的一種習慣,總喜歡把這個先祖祖先攀上一個高門大族,這個我們現在還不能非常確定。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從柳永的祖父輩到他的父親這一輩,先後都在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時候任職於朝廷。柳永的祖父叫柳崇,五代時候以儒學著名,但是終身未仕。據說,以行義著於鄉里,以兢嚴治於閨門,這是王禹偁的話。

柳崇有六個兒子,其中柳宜,字無疑,就是柳永的父親。柳宜曾經做過五代時期南唐的官職。南唐滅亡以後,他再進入北宋任職,先後擔任過雷澤、費縣、任城的縣令,還做過湖南全州的通判。官贊善大夫,殿中丞,國子博士。

有記載講他曾經做過工部侍郎,但是我覺得這個記錄也不是很可信。柳宜和王禹偁的關係非常好,通過王禹偁先後爲柳宜寫的三篇文章,我們瞭解到柳宜有三個兒子,分別叫柳三複、柳三接、柳三變。三複 三接 三變這個名字,都出自於《論語》和《易經》,所以大概我們也可以瞭解到,柳永的父親對他們仨兄弟的期望值其實並不低,其中柳三變,就是柳永的原名。

柳氏家族除了柳永這一支以外,柳永的叔父柳宏柳察等人,都是在真宗年間先後考取進士的。柳永的兒子和柳三接的兒子柳淇也都中了進土。也就是說他們這個家族祖孫三代有八個進士,可以說是簪纓世家。當然柳氏家族從他們後來的仕途來看,官職都不是很高。而且除了柳永以填詞著名以外,柳三複以善於踢毬,拜入真宗年間的宰相丁謂門下。柳永的侄子柳淇是書法家,柳永的孫子柳彥輔據說精於算命,能決王公貴人生死禍福,所以這樣看起來,整個柳氏家族的雜學,大概也是比較有傳統的。

柳永在《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根據各種筆記甚至野史的記錄,這些記錄有的是明顯互相牴觸的,有的是不可信的,所以關於他的生平仕履,前後經過好幾輩學者的多方考證,只能大體上梳理出一個線索。柳永的一生,以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中舉爲分界線,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在此之前,柳永在汴京或者說以汴京爲中心生活,前後將近有二三十年的時間。那麼中舉之後在各地做地方官,驅驅行役,所以這個是他的人生道路上面的,兩種不同的階段。柳永的家世出身,決定了他不是一個淡泊功名的人,他在汴京生活的這幾十年時間中,不斷的尋找機會,步入仕途,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未能及第。他在他的詞裏面也多次講到,對於科舉的羨慕之情。

比如說在《徵部樂》裏面講到:

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明顯這是對中舉的渴望。

《柳初新》裏面講到: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

這樣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對於新科進士們的羨慕之情。但是舉場的屢屢失意,免不了讓他發出:

黃金榜上,偶是龍頭望,的自遣之語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的自慰之辭

以及: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自傲之意。

或許正是科場的蹭蹬,使得柳永開始了一種,縱情於青樓楚館之中的這樣一種生活,放浪形駭於聲色酒樂之中。與汴京的平康北里的歌伎樂工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宋代葉夢得曾經記載說柳永:

爲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爲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爲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也就是說在當時柳永在青樓楚館間的聲望是非常高的,這些樂工歌妓們但凡得到了一首新的樂曲,就一定希望柳永來填一首新的詞,這樣才能夠使這首樂曲得以傳世得以流傳,所以從此文學史上就多了一位風流才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