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生保持質疑力量

我的朋友,你埋怨我寫的東西爛七八糟,希望我認真理清思路,認真灌輸一些知識。抱歉,我可沒有灌輸的能力,甚至不知道知識是什麼。

連蘇格拉底都沒有說清楚的問題,你希望我和他一樣有高度有邏輯,要超越他的能力,有點擡舉我了。認真的和你辯論一些問題,只是想進一步理清這些問題的概念邊界,以及具體內涵,從來沒有妄想得到一個永久不變的答案。按照哲學的觀點,沒有不變的真理,我們一生都要質疑。

你要說,這樣的認知,怎麼能夠得到我們真心的認同呢,如果你都不堅信,怎麼能夠讓其它人相信。我的朋友,自己信,別人就應該信,那是強權。如果你要求灌輸,那是思想的獨裁。從來沒有任何認知,能夠達到這樣統一的地位,如果有,只能說明一點,這種認知徹底錯了。

比如說,我喜歡《紅樓夢》,也喜歡《道德經》,還喜歡斯多葛哲學,但從來就沒有認爲,世間其它書不需要讀,其它書中沒有智慧。

世間知識總是以方方面面的形式展現,怎麼能隨意的褒貶,隨意指摘,更多的時候,自己只是和人分享一下心得,展示一下心中喜悅。比如在着裝的品味上,有人非要說三本耀司的作品不如三宅一生,或者說山杉律子不如英格麗·張,我能說什麼呢,難道說,你就是一個槓頭?

當一個人徹底的相信的時候,也許是失去力量的時候。無論是什麼信仰,都應該保留一點懷疑的底色,這樣才能夠給與其中增加智慧。當你僵化,不再思考,確信自我的思想沒有價值的時候,這種狀態確實不健康。

在《泰阿泰德》中,對於“知識是什麼”這個問題,蘇格拉底告訴年輕人泰阿泰德三個答案,分別是“感覺”“真信念”和“真信念附加上說理”,但最終這三個答案都被否定了,因爲對於求知者來說,最重要的在於過程。

蘇格拉底:當我們在探究“知識”(是什麼)的時候,回答說它是正確信念附加上“知識”——不管是關於特性的知識,還是關於其他什麼的知識,這是非常傻的。所以,泰阿泰德呀,知識既不是感覺,也不是真信念,也不是真信念附加上說理。

泰阿泰德:看上去不是。

蘇格拉底:小夥子,關於知識,我們是還處於懷孕和陣痛的狀態中呢,還是已經全都生產出來了?

泰阿泰德:宙斯在上,就我而言,由於你的緣故,我已經說出了多於我本來擁有的東西。

蘇格拉底:那麼,我們的助產技藝宣告,所有這些產物都是風卵而不值得養育?
泰阿泰德:完全同意。

蘇格拉底的一生,就是用這樣的對話找尋答案,就是這樣的辯論來追求新知識,他既不直接“授人以魚”,又不尋找命題的結論,他的助產術是通過打破日常思維定式、從前提出發審視命題,而展開的辯證法方法論。

遇到生命的選擇問題,找到自己的一點堅持,體會,感悟,就非常不錯了。不可能對所有問題都有所涉獵,但是對這些認知的獲取,要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不迷信,也不需要跪拜。

知乎上有個說法蠻好,就像光的波動性與粒子性一樣,知識也具有雙重特性:內容性和過程性。知識既是信息、經驗、智慧,也是追求信息、經驗、智慧的實踐過程。你可能覺得他有經驗,相信他的一些看法,但是信任必須有限度。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能丟失驚訝,也不能丟失質疑,這樣你就能走的很遠,而且始終保持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