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學成語-5

接着昨天已經整理學習了的20個成語來開始今天新的一輪的讀《論語》,學成語的溫故而知新之旅吧!

81.循循善誘

【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82.言必有中

【解釋】: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自】:《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83.言不及義

【解釋】: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淨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自】:《論語·魏靈公》:“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84.言而有信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85.一以貫之

【解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 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86.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87.以直報怨

【解釋】: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對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自】:《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88.因人廢言

【解釋】因爲那個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確的言論也否定了。

【出處】《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9.用行舍藏

【解釋】: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出自】:《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90.有教無類

【解釋】: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91.欲罷不能

【解釋】: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92.愚不可及

【解釋】: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出自】:《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3.怨天尤人

【解釋】: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94.擇善而從

【解釋】:從:追隨,引伸爲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5.衆星拱辰

【解釋】:比喻衆人擁護,圍繞着一個他們所敬仰的人。

【出處】:《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拱)之。”

96.中庸之道

【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97.死而後已

【解釋】已:停止。死了以後才肯罷手。形容爲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if !supportLists]98. [endif]死生有命


【解釋】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註定。


【出自】《論語·顏淵》:“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if !supportLists]99. [endif]一言蔽之


【解釋】蔽:遮,引伸爲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出自】《論語·爲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00.飽食終日


【解釋】:終日,整天。指整天喫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出自】:《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下一輪的溫故知新,明天繼續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