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烏克蘭的複雜歷史,伴隨着戰爭和無奈

1648年,烏克蘭哥薩克首領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衆在第聶伯河下游誓師,反抗波蘭貴族的統治。

當時的烏克蘭大部分領土都在波蘭貴族的統治之下,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原本也一直在爲波蘭軍隊效力,但在遭到波蘭貴族侵奪土地,而且申述無門的情況下,他掀起了這場席捲烏克蘭全境的赫梅爾尼茨基起義。

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一路勢如破竹,波蘭軍隊無力招架,被迫在一年後簽訂《茲博羅夫條約》,波蘭允許烏克蘭的基輔、切爾尼戈夫、布拉茨拉夫等地歸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統治,並享有自治權,成爲一個實質上獨立的哥薩克公國。

好景不長,1651年波蘭軍隊再次攻擊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並取得勝利,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爲了扳回一局,請求俄國出兵聯合抗擊波蘭,俄國早就對烏克蘭有想法,而且此時烏波雙方兩敗俱傷,俄國決定出手。

1654年,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與俄國代表簽約,宣佈烏克蘭同俄國合併,俄軍隨即大舉進攻波軍。

波軍節節敗退,一年後,瑞典爲了阻止俄軍進入波羅的海,也對波蘭宣戰,並相繼攻克華沙和克拉科夫。

這時俄軍已經完成兼併烏克蘭的任務,決定聯合波蘭對付瑞典,1656年俄波達成停戰協定。

1657年8月,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去世,伊·維霍夫斯基接任烏克蘭哥薩克首領,立場上比較親近波蘭。

波軍趁着俄軍與瑞典作戰,逐漸恢復起來,拒絕承認俄國與烏克蘭合併,而伊·維霍夫斯基也想脫離俄國,局勢再次緊張。

1658年,伊·維霍夫斯基同意以自治公國名義加入波蘭立陶宛聯邦,但有一部分烏克蘭哥薩克反對這一決定,內部爆發衝突。

俄軍匆忙和瑞典簽訂停戰協定後,繼續進攻波軍,伊·維霍夫斯基戰敗逃亡,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兒子尤里·赫梅利尼茨基當選烏克蘭哥薩克首領。

1660年,波蘭和瑞典簽訂和約,波軍與俄軍繼續大戰,波軍控制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但始終拿不下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

1667年1月,俄波雙方最終簽訂停戰協定,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歸屬俄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歸屬波蘭。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維也納人文科學學院終身研究員蒂莫西·斯奈德在《民族的重建》一書中,提供了關於波蘭、立陶宛和烏克蘭、白俄羅斯有別於傳統敘事解讀的悠久歷史,試圖爲我們揭示民族理念轉變的奧祕,追蹤概念如何被解釋、扭曲、發明和濫用,如何在與更爲複雜的外部力量相互衍生的過程中釀成深重苦難,又煥發出嶄新光輝。

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P. 亨廷頓認爲:“《民族的重建》對東歐民族演化中的微妙性、複雜性和重重矛盾做了精彩的、引人入勝的分析。若想理解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國家崩潰和民族建構的過程,本書可謂意義深遠。”

而在《民族的重建》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試圖爲有關通往國家的路徑的終極問題尋找回答: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條路上的苦痛經驗?非常值得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